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新闻] 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开放日 ——为亨通媒体交流会点赞

P:2015-01-23 09:55:47

1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各行各业的大佬们在饭局上要是不知道“O2O”是什么、不了解“用户体验”的概念、开口不拽两句“粉丝”“情怀”,都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

可是,各路精英们,你们真的会活学活用这些概念吗?如果你身处食品、快销、电商等领域,你当然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堆案例;但如果你的行业是电线电缆或类似的传统制造业呢,你知道该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跟媒体打交道吗?回答之前,且来看看你的同行亨通是如何玩转媒体交流会的。


变“外包”为“众包”


传统的做法:

对企业而言,省事的做法就是把开放日活动外包给公关公司,由他们来操办。殊不知一些公关公司推广经验有余、行业认知不足,所有媒体刊发出来的新闻内容一模一样不说,还经常出岔子。几年前,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媒体开放日,承办者是一家新公关公司,媒体资源并不丰富。他们为了交差生拉硬凑找了十家媒体,其中几家根本不属于这个行业,也发不出稿。开放日结束后,公关公司怕得罪媒体不敢催稿,企业付了车马费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亨通的做法:

如果把媒体开放日以营销类型来解读,那么大部分企业的开放日就是“大众营销”,至多不过是“分众营销”,而亨通则实现了“精准营销”。他们直接与媒体对接,邀请对象既有中缆在线、中国质量新闻网电线电缆频道、中国商务新闻网机电频道这样的“重度垂直”行业媒体,又有中国电力报、人民铁道报、通信产业报这样的用户专属媒体。这些媒体的优势是不但有资深记者,还有专业文案,他们众包了亨通的新闻传播通路,同样的内容以不同角度呈现,每一条都力求原创,并在全媒体平台同步推广,传播效果自然不容小觑。


媒体“参与感”

传统的做法:

很多企业举办媒体开放日,都觉得请来的媒体越“高大上”越好,结果有些媒体的记者既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行业,个别人事前还不做功课,提的问题非常外行,干脆把媒体提问环节变成了企业的“科普讲堂”。我们常见的画面是企业高管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演讲,记者在台下懵懵懂懂的听讲,信息完全是单向度流动。等到了饭点,高管陪吃陪喝陪聊,最后每个记者领个红包再带点土特产走人,回去把新闻通稿一发,宣布开放日圆满成功。问题是:真的成功吗?


亨通的做法:

亨通邀请的对象都是资深行业媒体人,其中一些电力、铁路、通讯、线缆行业的专家。他们既了解企业需求,又清楚用户痛点,品牌推广经验丰富,公关能力游刃有余。亨通请他们来不仅是倾听,更是交流,并充分给予他们“参与感”,请他们来为企业的品牌形象维护出谋划策。在1月15日的开放日里,以佰策邦总裁柏广森为代表的20余位行业专家,既从品牌运营的角度审视了亨通遇到的挑战,把脉发展机遇;又从产业的角度俯瞰电线电缆行业,列举企业瓶颈,解析破局之道。


不一样的“用户体验”


传统的做法:

很多公司的媒体发布会或交流会,都省略掉了实地观摩环节,或是把这个环节打包成一个“旅游套餐”,把厂区当成景点。具体做法是由一名企业高管充当“导游”,带着一大群记者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在每个厂区拍几张照片了事。很多媒体人将这种活动戏称为“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再让领导对着镜头笑一笑。”而更多的厂家则认为,部分媒体人士可能是市场专家,但并不是技术专家,让他们来观看设备和车间他们也未必能看懂,参观纯属多此一举。


亨通的做法:

在公众眼中,越是大型公司越“傲娇”,越是上市企业越“高冷”;而一个企业的媒体开放日能“开放”到什么程度,恰能体现出它对自身产品与管理的自信程度。品牌建设的过程,也就是打造用户体验的过程。如果把企业的产业链、生产线、管理方法和其它软实力也作为一项产品,那么对媒体开放日而言,用户就是媒体人。交流会后,亨通邀请与会者来到各产业板块的代表企业,穿上工作服和鞋套,由吹风设备吹掉身上的灰尘,再进入无尘车间深度体验。这种“零距离”的做法,不但在线缆行业是首创,在整个传统制造业也不多见。


亨通集团总裁助理兼行政总监吴如其把亨通的创新体系解读为战略、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四大创新。而在每家企业都是自媒体、每个用户都有话语权的当下,企业要从打响知名度向提升美誉度转型,媒体开放日也需要这样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同意请点赞。(中缆在线/李雅楠)

wire rolling technology - 线材轧制工艺 (0) 投诉

1


你需要登录才能发表,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