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管理区
[管理知识] 不同的制造业思维:德国人“磨叽”,中国人“猴急”
P:2019-04-08 09:07:21
1
多元文化背景下,跨国企业员工在交流合作中碰撞、融合进而激发创新力。2018年5-8月,福清汽车玻璃三包装厂长张功锋被外派至德国支援欧洲项目,回国后,他将这段跨文化经历付诸笔端。
德国工厂内,员工正在调试机台 2018年中,我获得一次前往福耀欧洲公司支援的机会。办签证、踏出国门、到达德国、支援工作……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德国工厂搬迁结束后,我又回到国内,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生产工作中。 现在回想起在德国的三个月,一切仿如昨日。中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沟通方法、工作风格、思维方式,让我印象深刻。 1/ 沟通方法不一样 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一到德国,我就后悔当年在英语课上偷偷看的漫画而不是英文书。记得第一次跟老外打招呼,我憋了半天,只吐出一个词,Hello。工作时间长了,我发现,蹩脚的语言并不是阻碍交流的最大“杀手”,缺乏表达意愿才是阻碍交流的“元凶”。在德国,有好的语言能力,不等于有好的沟通能力。 对比来说,在国内,即便语言没有障碍,却不见得沟通起来无障碍。信息可以通过手势、眼神甚至翻译软件来传递,但中国人长久以来习惯于埋头做事,羞于分享经验。针对这一点,福耀欧洲公司的副总经理刘瑞对我说,在德国,沟通了不一定有效果,但不沟通一定会有误会。对此,我信以为然。在德国的三个月,别的技能不敢说,我自己倒是健谈了许多,也更愿意主动对别人say hi。 2/ 工作风格不一样 在德国工作了三个月,发现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工作风格有很大区别。譬如,中国人在马路中央遇到矮墙,第一反应是选择跨过去。德国人遇到同样的情况,则是掉头回家,画一个星期的图纸,花一个星期准备材料工具,最后再回来把矮墙拆了。这样既方便人行,也方便车行。 再譬如,中国人和德国人坐在一起开会,中国人觉得德国人“磨叽”,德国人觉得中国人“猴急”,其本质是中国人办事喜欢着眼当下,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德国人则放眼未来,看重计划研究,喜欢刨根究底。因此,如果在工作中,你找不到你的德国同事了,他们不一定是去喝咖啡,说不定是又去造“拆墙”的设备了。 3/ 思维方式不一样 新生的德国工厂,还在成长阶段,它既需要有人给它规划成长的蓝图,也需要时刻有人保证它的“温饱”。在德国的三个月,我听到最多的是“In the future, we want……”“Now, we need to do ……” 有一次,我跟德国的生产经理聊天。他说德国人干半个小时的活,就要停下来开两个小时的会,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开10分钟的会,就能干一天的活,而且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大家还都知道该做什么。 我说,中国人做事不会计划到100%才行动,60%就可以了,小步快走,迭代更新,这是互联网思维;德国人要有200%的计划,才可以100%地行动,避免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与缺漏,这是制造业思维。 这两种思维各有优劣。项目建设初期,时间成本高,试错成本低,快速改进有利于完成项目;项目完成量产后,作业规范和守纪标准更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自动化主控林康与注塑机主控Pascal交流注塑工艺 4/ 后记 德国同事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严肃谨慎、长于计划。现场的布局设计细微处,包含了他们对安全性、便捷性、维护性的思考。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他们的现场电路安装,接线工整有序,颜色分类一目了然,每一个线头都标识说明,极大地便利了生产维护、改造翻新。这是国内实用主义为上的接线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