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连接器 插头附件 > 什么因素造就富士康在大陆的成功(完整版)

什么因素造就富士康在大陆的成功 - 无图版

hrconn --- 2014-09-09 15:46:19

1

<div id="con" class="con">創辦於1974​​年的鴻海集團,最初十年與台灣眾多中小企業一樣,主打外向型製造,承接塑料零件訂單。規模小,實力弱,沒什麼名氣。 1983年,鴻海從日本引進設備,開發電腦連接器,並將其作為主營業務。兩年後,鴻海創立“富士康”。到1991年,富士康不僅成功上市,其連接器業務已躍居台灣第一、亞洲第六。不過,比起大眾電腦、台達電等台灣電子行業的大哥大,鴻海還只是小字輩。

富士康的真正輝煌來自中國大陸。 1988年,藉著兩岸結束隔絕狀態、恢復民間交流合作的歷史性契機,郭台銘在深圳西鄉崩山腳下,創辦了一家名為“富士康海洋精密電腦插件廠”的小企業,邁出了在大陸發展的第一步。其後20多年,富士康突飛猛進,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製造商。 2012年,它的進出口總額為2446億美元,佔中國大陸的4.6%;它旗下的15家企業入選中國出口200強。 《財富》評選的全球500強裡,它已經躍居第43位;而在《天下》評選的台灣1000家製造業公司裡,它已經連續8年位居榜首。

  什麼造就了富士康在大陸的成功?

不可否認,富士康有精密模具技術,有多項發明專利,但更重要的,則是藉助改革開放初期大陸在成本和政策上的比較優勢,降低其產品的製造成本。 20世紀80年代末,受益於經濟騰飛的帶動,台灣的地價節節攀升,便宜的土地越來越少;相比之下,大陸當時有大量的廉價土地。 1993年,郭台銘看中了還是一片野草長得比人高的深圳龍華,站在高處,振臂一揮,對當地官員說:“看得見的土地我全要了。”

當時台灣工人的月基本工資超過2500元人民幣,是大陸作業員的5倍。即便如此,在台灣有錢也請不到人,而在大陸的工廠門外,打工仔打工妹隨處可見,不僅年輕能幹,而且召之即來。

很多地方的政府為了積極招商,除了為廠商整地舖路,還把“二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放寬為“五免五減半”,即前五年免稅,後五年只交一半稅。如果十年之後還繼續投資,可以繼續享受“減半”優惠。這在台灣恐怕是很難想像的。

低成本比較優勢,是中國經濟保持30年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國外貿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和順差格局的關鍵因素。富士康無疑是其中的受益者。就這樣,富士康承接著各路高科技公司一波又一波訂單,從筆記本電腦到蘋果手機,從數碼相機到LED照明。就像一個勤奮的廚師,靠著低廉的菜價和可口的菜品,吸引著顧客應接不暇的點單,不斷地炒菜。顧客們胃口好,他炒多少,顧客就能吃多少。

然而,如果有一天,顧客吃不下了,他該怎麼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郭台銘不必擔心。然而,當時間來到2008年,這個變化突然而至,令富士康有些措手不及。

2009年6月1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正式遞交破產申請。這是繼雷曼倒台之後,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另一起大事件。如果說雷曼這樣的金融企業倒台,與富士康關係並不密切的話,那麼通用的破產則給它敲響了警鐘。畢竟,兩者都是靠技術吃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西方國家的感冒發燒,導致需求銳減,出口訂單大幅下降。人民幣升值加劇了出口的萎靡。受此影響,珠三角地區許多靠外貿吃飯的中小企業,要么裁員減薪,要么關門。另一方面,流動性過剩導致的物價攀升,帶動了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這種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使依靠低成本賺錢的外向型企業壓力倍增,生存困難。

顧客吃不下的一天可能來了。 2008年下半年,富士康轉盈為虧,稅後虧損2086萬美元。如此難看的財報,當然是外需低迷造成訂單減少、開工不足的結果。這客觀上抬高了平均成本。



相關鏈接:燦達電子內銷公司建亞電子HR燦達連接器燦達連接器HR鴻儒連接器HR連接器連接器廠家連接器原厂替代品燦達電子東莞連接器廠家台灣連接器廠家電子連接器廠家

产品热线:0769-83970035
</div>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