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企业管理区 > 机台材料消耗监控(完整版)

机台材料消耗监控 - 无图版

hswzh --- 2008-11-16 06:51:53

1

这是我们公司用于机台材料用量监控的软件界面,将操作工的材料报表数据录入后计算出实际用量,然后与标准用量进行比较,发现偏差较大便进行调查处理。利用上面的筛选可进行多方位的监控。如:同一人不同时间做相同规格型号的线缆,其用料是否稳定;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产品,其耗料是否相近等,很管用。这只是绞线工序部分。

panxingkui --- 2008-11-16 09:55:36

2

呵呵,只是一张图片,如果大方点,把电子计算文档发上来才有用,这可是有赚金币的嫌疑哟
hswzh --- 2008-11-16 15:33:59

3

上面的计算很简单的,用EXCEL很容易做,但EXCEL不便于筛选。我做的是专门软件,还没做完。
雨后阳光 --- 2008-11-22 18:06:07

4

大哥,虽然不知道你做的软件真正用途,不过个人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了。问题在于这个数据的录入本身就是个麻烦的过程,从你上面的数据来看,录入和输入的工作量相当大;那个公司的操作工这么有空闲来给你填写-00.1?早班中班的?一方面这个要求操作工的素质要很高的,一般工人电脑水平可能跟不上;如果采用操作工手写,专人录入,那这个专人又是一个多余的岗位,得不偿失;如果质检员来填,不单把人家累死不说,质检员的造假水平可能会超常发挥,这样的数据谁信?

要知道实际重量,无需这么复杂,随便过一下磅不就完事了?

这么多测量数据最终得到的结果有过磅来的精确吗?

 

hswzh --- 2008-11-22 18:24:57

5

我们有专门的机台材料报表,操作工填写的数据并不是很多,数据由车间物料员或统计员录入。厂长和生产主管进行监控和分析。我们就是这么做的,确实有约束和管理效果。

雨后阳光 --- 2008-11-22 18:28:25

6

我不知道你说的筛选是什么意思?EXCEL2007用过没?2007的筛选、排序及颜色凸显功能组合,其灵活性能让你下巴都惊掉下来。同样这些都是要求电脑操作水平相当高才能搞定的。

如果那个企业的损耗控制搞到这个程度,那是相当的处于牛A和牛C之间了

个人认为,材料消耗并非是靠这些数据或软件来搞定的,任何数据都有可能造假的可能,最主要的还是质检的责任心,质检的把关是最容易控制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什么样的控制精度算是合格,什么样的算是不合格,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测量,往往是减少废品的一个源头。车间的管理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排产及调度,能节省更多的消耗,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更是根本上的一个解决问题。

如果想要控制住损耗,不抓住病根,是没办法根除的,否则你只会看到他们费老大力气来弄虚作假的数据。

雨后阳光 --- 2008-11-22 18:36:15

7

我见过机台报表,其机台的数据来源确实是不知道你们是如何控制?

是由组长工提供给统计员?还是统计员自己去测量?或是质检员提供给统计员?这个单个机器上看确实是不大的工作量,但一个车间的机台都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这个的工作量似乎就不小了。

更何况,为什么不直接下盘推过去称一下就知道净重了呢?多简单的方法啊?

hswzh --- 2008-11-22 23:55:28

8

1、筛选主要是将感兴趣的数据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比如不同操作工做同一型号规格的电缆,或同一操作工不同时间做同一型号规格电缆其用料比较,通过实际用料和标准用料的差异比较,可以跟踪和验证问题所在。表格上方的下拉列表按钮可进行任意筛选,操作非常简便;2、领用和节余都是经过称重的数据;3、本软件可以方便的验证操作工的记录数据是否真实;4、材料数据由操作工自己填报,物料员负责将记录数据录入电脑,其它人可通过局域网查看和分析,使用没象你说的那末复杂和困难。5、挤出和成缆部分正在试用。
雨后阳光 --- 2008-11-23 15:20:20

9

我也搞车间材料消耗控制,很有兴趣讨论这个问题。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搞过电缆?

这里有个问题,即我上面提到的,数据由操作工自己填,这个数据包括那些?怎么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据我了解,操作工一般很喜欢一下子就“填”完一天的表格的,作假的成分很高。

第二个,你说的领用和结余都是称重的,有必要吗?难道说我绞线机组的60个工装盘,每盘都要称重?你不是要把人累死了吗?等工人称完了这些盘子,也下班了,还有干活啊?要考虑实际操作!而却对于一些工序来说,难道每完成一条线我就把物料重新结算称重一下?你要明白一些机台是一天要开很多条线的,不是只有一条线啊,但如果你不去“结余”这些物料,按你的方法怎么能得出这个线的损耗呢?对于高效率的车间生产来说,这些所谓的“领用”及“结余”就是多余的“工序”,也就是说!你这个“领用”跟“结余”对每根电缆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54框绞,今天有2个任务,是生产185截面导体和240截面的导体,一共领用了1500公斤的铜丝,他们先干完了240的,问题来了,做完240后剩下的铜丝怎么办?停下称重结余?!!肯定不行,还得继续做185的导体,不会有人给你中途下盘称重。你想知道240的重量吗?很简单,把240整盘称重一下就知道了,问题又来了,你的“领用”跟“结余”还有必要吗?做了这么一大圈的东西,不就是为了知道这个简单损耗吗?作为合格的车间主管,随便看一下每盘重量,就应能判断出有多少损耗。我只要控制住其他损耗(比如接头,换规格)就OK了。

第三个,你里面的绞入率是否取值有点问题?绞入率取值我们计算一般取3位小数,而且在精确计算里是要分层取值的。

第四个,你里面的成型紧压的重量如何计算?因为紧压导体的重量跟紧压程度非常重要,不单是绞入率的问题。

第五个,你们的关于第5类第6类的导体的重量可以经过测量数据计算出来?那真是很牛了。

以上我只是表示对软件的实际运用效果表示怀疑。

看看我们实际控制损耗的简单做法:质检员先做检查,判断是否合格,有没有超标(如外径),然后整盘称重,除以米数,这算回来截面。根据称重截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直接判断出损耗。对于接头这类的废铜丝,统一称重处理。

雨后阳光 --- 2008-11-23 15:28:10

10

做软件,最重要的一个,不是你想当然而然,要考虑实际操作,实际效果,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车间生产增加多余的“工序”。而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辅助生产,提高效率,为生产服务,而不是生产为你服务。
hswzh --- 2008-11-23 19:33:22

11

欢迎讨论,我在电缆厂做管理工作,本软件是应车间主任要求编制的,主要对操作工的记录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差异即进行跟踪分析验证。1、操作工主要录入3个数据:a.领料,上工序已经称重,他只需要填上标识卡上的数据;b.节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盘底废线,统一称重后交物料员,另一种是没用完,还可继续使用的盘装线,一般根据需要由该操作工将其接续成满盘线称重后交物料员;c.长度。2、至于一趟线做两个规格我们这里比较少见,出现这种情况由操作工估数分摊,管理分析时会综合考虑两个规格总的用料情况,当然不会下盘称重;至于完工后整盘称重在我们这里不方便实施;3、绞入率是技术人员给的,可进行验证;4、我们不做紧压导体,如果做,也可进行验证确定结构用料;5、结构和公差是为了计算结构用料(净耗),不是实耗,实际重量 = 领用 - 结余 - 废品,实耗 = 实际重量/长度;差异 = 实耗 - 尽耗

        各厂情况不尽相同,管理要求和模式不一样,如果完工后整盘称重当然好,但在我们这里不方便。

雨后阳光 --- 2008-11-24 09:00:29

12

贵公司的做法很难理解。

连紧压导体都没有涉及,是做电线的小厂子吧?一趟线做两个规格比较少见?像54盘这种设备吊装一次要很长时间的,32盘也一样,在稍微大一点的厂子里,这种现象很常见的了,不是常见而是必须的。

关于消耗损耗,如果是这种比较单一,不紧压的导体产品,从单丝和绞入率上把关住,就没多大问题了,车间管理应该要做到很熟悉自己的产品结构,从单丝上就要严格把关控制,严格按工艺规定执行,而不是等产品做出来了再从你的软件里分析出来那个消耗多了。这样做是没办法补救的了,比如你做了几千米的35平方线,事后发现超标了,咋办?

我说主要是:一,车间主任严格把关废线,二,质检要严格把关单丝直径,绞线节距。就这么简单

jswjyzw --- 2008-12-14 02:30:42

13

关键在于目标有所区别。楼主的思想是非常好的,小企业可不需要这么做,或者说他们不能充分理解这样做的好处,甚至不知道这么做对质量进步的帮助,而不单是成本问题。当然企业资源基础不同,要求也不同。方法也不一定就要这么做。抓好检验管理和根据检验的信息进行也是一样的道理。
skriuka --- 2010-09-20 08:47:50

14

好东西啊
实习生 --- 2012-05-21 16:31:57

15

讨论的精彩,我一直为这个核算问题纠结呢

txy541 --- 2015-06-11 10:37:50

16

我一直为这个核算问题纠结呢
感之悟 --- 2016-05-28 14:52:51

17

这个软件适合专做BV线和厂家,在电缆厂不适用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