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线缆原材料 > 防弹丝(黄旦丝)相关资料-1(完整版)

防弹丝(黄旦丝)相关资料-1 - 无图版

june2010 --- 2009-05-14 22:51:31

1

(1)氨纶
① 世界氨纶的发展概况
氨纶学名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国际统称“斯潘得克斯”
(Spandex),是一种具有高弹性能的特种化学纤维。氨纶纤维可分为白色、透明、半透明等类型,松弛后可迅速恢复原状,与橡胶丝相比,氨纶纤维在弯曲疲劳性、耐热性及耐化学品性能等方面都有显着的优势,这些性能使其在纺织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氨纶制成的服装现已比较普遍,从60年代的胸衣到90年代的高级休闲服、运动服、针织衫、童装、内衣裤,在医用领域、家庭装潢、汽车内饰等也开始有所扩展。
图6-1 全球氨纶产能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氨纶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拜耳公司最早开发了聚氨酯树脂及其纤维。1959 年,杜邦公司(DuPont de Nemours)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投资费用太高、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不尽成熟,氨纶发展比较缓慢,氨纶的发展主要由美国和日本来推动。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生产技术、应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投资费用和成本的迅速下降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氨纶的生产和消费得到快速增长,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全球氨纶产能从1999年底的约16.09万吨迅速增加至2005年底的约45.8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06%。
预计2007年世界氨纶生产能力为44万吨/年。
② 我国的氨纶发展概况
中国大陆的氨纶生产始自1989年,烟台氨纶厂率先进入该行业,其后,中国氨纶经历了十多年的缓慢发展期。进入新世纪,随着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大量进入,我国氨纶产业开始步入高速成长期,氨纶产能从1999年底的约0.6万吨快速增长至2007年底的约26.4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60.53%。
图6-2 1997—2007年我国氨纶产能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国内氨纶行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在全球氨纶行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7年底,国内氨纶产能占全世界氨纶总产能的50%左右,需求量占全球氨纶需求量的40%左右,已成为全球氨纶产销中心。
(2)芳纶
① 芳纶的基本情况
芳纶纤维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最初作为宇宙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而鲜为人知。冷战结束后,芳纶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纤维材料大量用于民用领域,才逐渐露为人所知。
芳纶的全称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英文名Aramidfibers),是一类新型的特种用途合成材料。构成纤维的高聚物长链分子中含有酰胺基,与锦纶一样,同属于聚酰胺类纤维。但不同的是,构成锦纶的高聚物大分子中连接酰胺基的是脂肪链,而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连接酰胺基的是芳香环或芳香环的衍生物,所以把这类纤维统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芳纶。
由于芳香基取代了脂肪基,分子链的柔性减小而刚性增强,反映在纤维性能方面,其耐热性和初始模量都显着增大。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目前有机耐高温纤维中的主要类别,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品种有两个:一是分子链排列呈锯齿状的间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313;一是分子链排列呈直线状的对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414。两者化学结构相似,但性能差异却很大,应用领域各有不同。芳纶1313具有突出的耐高温、阻燃和绝缘性,成为高性能纤维,主要应用于高温防护服、电绝缘和高温过滤等领域。芳纶1414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素有高分子材料中的“百变金刚”,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防弹装甲、力学橡胶制品(MRG)、高强缆绳、石棉替代品。
② 世界芳纶的发展状况
1)芳纶1313
芳纶1313(亦称“间位芳纶”)的化学名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是开发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有机耐高温纤维。到目前为止全球年生产能力已达3.1万吨左右。
芳纶1313纤维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建成投产。杜邦所生产的间位芳纶NOMEX占世界产量的近80%,它除了在本国建厂外,还到国外投资建抽丝厂,先后在日本、西班牙投资建分厂。目前,杜邦的产能约为2.5万吨,其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质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帝人公司的间位芳纶-CONEX纤维在山口县岩国建厂,产能为2,350吨左右,其产品中短纤维在世界上有一定竞争力。
俄罗斯费尼纶(PHENYLON)产品主要是短纤维,还有少量长丝束、浆粕。由于苏联的解体,其间位芳纶产业链断掉,生产装置已经停产多年。
2)芳纶1414
芳纶1414,也称“对位芳纶”,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英文名称是“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简称PPTA 或PPDT 。
芳纶1414是当今世界高性能纤维材料的代表,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和耐热等特点,在军工、航天、工业、IT等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应用。芳纶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也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用物资。
1971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开发出对位芳纶纤维并实现了商业化,商品名为KEVLAR。1986年,荷兰阿克苏公司的TWARON问世。1987年,帝人公司以其独自技术开发出共聚型的TECHNORA纤维。与此同时,俄罗斯合成纤维研究院独立开发了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对位杂环芳香族聚酰胺SVM和ARMOS。1991年11月,德国赫斯特(Hoechst)公司曾建成了年产50吨的对位芳纶TREVA中试线,但未能商业化。
韩国可隆(KOLON)公司开发出了对位芳纶HERACRON,并于2006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3)间位芳纶与对位芳纶的主要差异
表6-1 间位芳纶与对位芳纶差异比较
间位芳纶 对位芳纶
工艺 一步法工艺,即低温溶液间歇聚 两步法工艺,低温溶液连续聚合,聚合物
合,原液经过过滤后直接进行湿 分离后洗涤干燥后用浓硫酸重新溶解,干
法纺丝,水洗后干燥,切断后打 喷湿法纺丝,纤维经过水洗后干燥,卷绕
包。 成形
性能 耐高温:分解温度371℃ 耐高温:分解温度500℃
阻燃性:极限氧指数29 阻燃性:极限氧指数32
断裂强度:4-5g/d 高强度:断裂强度20-27g/d
初始模量:60-120g/d 高模量:初始模量600-800g/d
用途 高温过滤材料; 个体防护:防弹衣、防弹头盔
绝缘材料; 防弹装甲:装甲战车、运钞车
消防服、赛车服; 复合材料:汽车轮胎帘子线
高温传送带 摩擦材料:刹车片
航空航天材料、光缆增强材料
③ 我国的芳纶研发及生产情况
我国从“六五”期间就开始了芳纶纤维的系列研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纺大、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晨光研究院等在芳纶的理论研究、低温连续缩聚中试、干湿法液晶纺丝中试和芳纶热处理等制备技术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均未能实现规模生产。
因为芳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国一直是受美国、日本技术封锁和有限禁运。本公司在引进国外技术基础上历经数年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纽士达(NEWSTAR)牌间位芳纶(芳纶1313),打破了美日多年的垄断。目前国内仅有本公司和广东新会彩艳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间位芳纶生产企业,在芳纶1414方面,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国际上对其实施技术垄断,而国内因技术研发实力等原因,国内尚未有规模化生产芳纶1414的企业。
目前,我国尚未有实现对位芳纶产业化的企业。本公司、江苏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艾麦达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神马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和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六家企业,以及东华大学和四川晨光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正在从事对位芳纶的研发。就技术路线而言,硅谷化工、广东彩艳和四川晨光技术相似(间歇聚合、湿法纺丝),仪征化纤和上海艾麦达化纤科技则采用东华大学技术(连续聚合和湿法纺丝),河南神马与前阿克苏技术相似(间歇聚合和干湿法纺丝)。本公司采取的是国际先进的全连续聚合和干湿法纺丝技术。本公司的对位芳纶中试线已经进入系统调试阶段,预计将于2008年上半年正式投产;上海艾麦达的聚合和溶剂回收技术已经通过专家鉴定(资料来源于《中国纺织报》,2007年4月9日,第3918期)。
2、行业竞争格局
(1)氨纶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氨纶产能迅速扩大,国产氨纶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产氨纶占国内表观需求量由2001年的48.57%上升到2007年的108.18%;进口氨纶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52.57%快速下降到2007年的5.28%,这种趋势将会延续下去。
表6-2 我国氨纶供需统计表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产能(万吨) 2.51 3.44 9.52 16.46 20.67 22.89 26.46
产量(万吨) 1.7 2.41 5.45 10 11.05 15.8 20.5
进口量(万吨) 1.84 3.06 3.02 3.33 2.44 1.26 1.32
出口量(万吨) 0.04 0.06 0.39 0.49 0.62 2.04 2.87
表观需求量(万 3.5 5.41 8.08 12.84 12.87 15.02 18.95
吨)
资料来源:《2005年氨纶纤维系列年报》,《2006年氨纶纤维系列年报》,《2007年氨纶纤维系列年报》中国化纤信息网
从竞争格局和竞争战略来看,氨纶行业竞争已由原来简单的规模竞争向技术和品牌竞争转变。以英威达、晓星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氨纶的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品牌国际化、经营全球化方面具有优势。国内的烟台氨纶、华峰氨纶等行业先入者也已经拥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和自己的核心生产技术,在工艺成熟度、产品稳定性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烟台氨纶的“纽士达”
牌氨纶、华峰氨纶的“千禧”牌氨纶、连云港杜钟氨纶的“奥神”牌氨纶成为我国化纤行业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内后进入企业无论在技术、生产规模和产品品牌上,和行业领先者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产品价格是他们竞争的重要手段。
(2)芳纶
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芳纶1313和芳纶1414的规模化生产企业仅几家,芳纶行业呈现明显的垄断竞争格局。
芳纶的国产化刚刚起步,烟台氨纶是我国特种纤维工业的开创者,中国氨纶和芳纶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芳纶1313产品已开发出纺前着色短纤。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其芳纶1313设计产能达到2,500吨/年,超过日本帝人公司的产能,成为世界第二大芳纶1313产品生产企业。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民营企业,其芳纶产能目前达到1,000吨/年,产品以常规本白短纤为主。
目前全球共有四家企业实现了芳纶1414的产业化,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在美国、英国、日本设有工厂,年产能合计约33,000吨;日本帝人公司在日本、荷兰设有工厂,年产能合计约24,500吨;韩国科隆公司仅在该国设有工厂,年产能约1,000吨。俄罗斯的产品和工艺完全不同于杜邦和帝人,其产能为1,000吨/年;德国赫斯特公司曾经实现了对位芳纶的生产,目前均已停产。目前国内尚未有芳纶1414规模化生产企业,烟台氨纶的芳纶1414已进入中试阶段,为国内芳纶1414的先行者。
3、行业市场化程度
(1)氨纶
至2007年底,行业内前5名企业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51%,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在中低端产品市场,行业内企业生产的氨纶产品的差别化程度不高;而在高端产品市场,受投资规模和技术要求的影响,产品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壁垒。总体来看,除了少数特定规格和用途氨纶产品的价格会受到某些企业一定程度的控制,大部分氨纶产品的价格反映为市场供求竞争的结果,价格受控制程度较小。
受前些年氨纶产品高利润影响,氨纶行业内投资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导致近年来氨纶的产能增长过快,超过了同期需求的增长,造成2005年氨纶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经过近几年的竞争,氨纶行业整体已逐步进入成熟期。
(2)芳纶
目前,国内芳纶1313生产企业仅烟台氨纶和广东彩艳,其中烟台氨纶的产能经已经达到2,500吨/年,广东彩艳产能为1,000吨/年,两家企业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100%,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从全球角度来看,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还有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帝人公司,存在明显的垄断格局。
目前国内尚无芳纶1414生产企业,国内市场所需的芳纶1414均需进口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公司的产品。对位芳纶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更低。
4、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1)氨纶的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① 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截至2007年底,国内氨纶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产能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6-3 2007年国内主要氨纶生产装置产能分布统计表
生产商 地址 产能(吨/年)
晓星氨纶(中国)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9,000
英威达(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 25,400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23,000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2,000
江苏双良 江苏 20,500
浙江华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诸暨 13,000
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12,000
浙江杭州益邦氨纶 浙江杭州 11,000
江苏泰光氨纶 江苏 10,000
海宁薛永兴 浙江海宁 10,000
总计 185,900
资料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其中本公司产能根据2007年末产能统计
② 行业内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按2005年氨纶销售量排名,国内前10名氨纶生产企业的销售量及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根据各企业2005年销售量和当年表观需求量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6-4 2004和2005年国内氨纶企业销量排名
2004年 市场 2005年 市场
序号 生产商名称 供应地 销售量 份额 销售量 份额
(千吨) (千吨)
1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12.83 9.99% 14.03 10.90%
2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10.0 7.79% 10.7 8.31%
3 英威达(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 7.8 6.07% 10.4 8.08%
4 晓星氨纶(嘉兴)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9.6 7.48% 8.0 6.22%
5 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2 2.49% 7.4 5.75%
6 四川舒卡特种纤维股份有限 四川成都 4.3 3.35% 5.8 4.51%
公司
7 浙江薛永兴氨纶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 3.6 2.80% 5.1 3.96%
8 珠海晓星氨纶 广东珠海 3.5 2.73% 4.7 3.65%
9 诸暨华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4.6 3.58% 4.7 3.65%
10 连云港杜钟氨纶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4.3 3.35% 4.6 3.57%
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氨纶排名》,中国氨纶网。市场份额根据2004年和2005年表观
消费量计算得出
(2)芳纶
① 芳纶1313主要生产企业
表6-5 全球主要间位芳纶生产企业
序号 生产商 商品名 产能(吨/年) 备注
1 美国杜邦 NOMEX 25,000
2 烟台氨纶 纽士达间位芳纶 2,500
3 日本帝人 CONEX 2,350
4 俄罗斯 PHENYLON 1,500 已停产
5 广东彩艳 彩芳斯 1,000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行业资料整理
② 芳纶1414主要生产企业
表6-6 全球主要对位芳纶生产企业
序号 生产商 商品名 产能(吨/年) 备注
1 美国杜邦 KELVAR 33,000
TWARON 22,500
2 日本帝人 TECHNORA 2,000
3 韩国可隆 HERACRON 1,000 拟扩产
3 俄罗斯 SVM 1,000
4 德国赫斯特 TERVAR 360 已停产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行业资料整理
5、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
(1)技术和人才障碍
氨纶生产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日趋成熟,对生产设备、各环节工艺以及规模化生产线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对配方、反应机理和过程控制等关键技术的要求较高,从而形成技术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氨纶起步较晚,缺乏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培养出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缺乏已成为限制国内新建氨纶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有美国杜邦、日本帝人和俄罗斯合成纤维研究院等机构掌握了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的生产制造技术。杜邦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实现间位芳纶工业化以来,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完全垄断地位,世界上许多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技术开发,除日本帝人等极少数机构外,均未能成功。我国从60年代初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直到2003年仍然未能实现工业化。虽然近期包括本公司在内的少数几家企业打破了杜邦和帝人对间位芳纶的垄断,但是,到目前为止,杜邦公司仍然垄断着全球的间位芳纶长丝等高技术、高收益产品的生产技术。由于技术来源、工艺、设备、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芳纶行业存在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对位芳纶产品生产技术壁垒更高,国内尚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2)资金障碍
氨纶和芳纶行业均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随着国内氨纶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新进入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与现有氨纶企业在设备、技术、成本等方面展开竞争。一定的经济规模必须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从而构成了氨纶行业的资金壁垒。
芳纶生产也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以本公司的间位芳纶为例,吨丝固定投入在10万元左右。
(3)市场进入障碍
芳纶主要应用领域在高温防火材料、电绝缘、轮胎和防弹等国防高科技领域,以上领域的各个行业都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定限制,尤其是安全领域,产品进入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认证等一系列工作,受国家行业政策导向影响较大。芳纶产品市场推广的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同时,新进入者在市场销售网络的建设方面将面临许多障碍。
6、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氨纶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①2001-2007年的市场供求状况
近年来,国内氨纶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以2004年下半年为分界点,国内氨纶市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从2001年—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国内氨纶市场无论从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处于快速增长,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氨纶消费量增速放缓,由此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市场供求格局。
表6-7 2001—2007年我国氨纶行业市场供求状况相关指标统计表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产能(万吨) 2.51 3.44 9.52 16.46 20.67 22.89 26.46
产能增幅(%) 37.05% 176.74% 72.90% 25.58% 10.74% 15.60%
产量(万吨) 1.7 2.41 5.45 10 11.05 15.8 20.5
产量增幅(%) 41.77% 126.14% 83.49% 10.50% 42.99% 29.75%
开工率(%) 100% 100% 100% 85% 65% -
产能利用率(%) 67.73% 70.06% 57.25% 60.75% 53.46% 69.03% 77.48%
进口量(万吨) 1.84 3.06 3.02 3.33 2.44 1.26 1.32
进口量增幅(%) 66.30% 1.31% 10.27% -26.73% -48.36% 4.76%
出口量(万吨) 0.04 0.06 0.39 0.49 0.62 2.04 2.87
出口量增幅(%) 50.00% 550.00% 25.64% 26.53% 229.03% 40.69%
表观需求量(万 3.5 5.41 8.08 12.84 12.87 15.02 18.95
吨)
表观需求量增幅 54.60% 49.40% 58.90% 2.34% 16.70% 26.17%
数据来源:《2005—2008年氨纶市场分析与展望》,中国化纤信息网。
2001—2004年我国氨纶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全行业产能、产量和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7.18%、80.52%和54.23%,产能和产量的增长明显快于表观需求量的增长。在此期间,国内氨纶行业每年新增产能都能得到及时释放(产量低于产能主要受项目竣工投产期往往在年中或年末影响),各氨纶企业都处于满负荷开工状态,但产量仍低于消费量,且每年均需通过进口才能弥补下游客户的市场需求,国内氨纶市场一直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从2004年下半年起,市场供求状况开始发生转变,我国氨纶行业增长趋缓。虽然2004年氨纶产量及表观需求量的简单对比来看需求仍大于供给,但是,从2004年产能、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增幅来看,产能、产量增幅(2004年分别为72.90%、83.49%)已连续三年超过表观消费量的增幅(2004年增幅为58.90%),同时,2004年开工率已从原来的100%下降至85%,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已初步显现。进入2005年以来,因前几年新建和扩建的产能在2005年度得到完全释放,供求矛盾进一步凸现,开工率由2004年的85%进一步下降至65%,产能、产量、表观需求量的增幅也分别快速下降至25.58%、10.50%、12.87%。受行业自律、反倾销等影响,产能增长放缓,出口快速增加,2006年产能、产量和表观需求的增幅分别为10.74%、42.99%和16.70%,2007年产能、产量和表观需求的增幅为15.60%、29.75%和26.17%,受市场需求增长和产能增幅减缓的影响,近两年氨纶工厂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
图6-3 2002—2007年我国氨纶供求指标变动状况图
数据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② 供求状况的变动原因
造成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直接原因在于产能过快扩张,而造成近几年产能扩张的动因则是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下产能开始大幅扩张,2005年的表观需求量是2001年的3.68倍,增幅巨大,而同期产能为2001年的8.23倍,产能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速度,最终导致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③ 未来市场供求状况预测
氨纶市场在前两年呈现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这种格局伴随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上半年市场形势好转有所缓解,市场形势的好转引发了新一轮产能扩张,预计未来仍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受行业自身运作规律影响,市场供求力量正在转化,充分竞争后的国内氨纶市场正面临洗牌,随着市场运行的完善,企业更趋理性与成熟,市场未来有望步入稳步增长阶段。
Ⅰ. 供应情况预测及原因
据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统计,2006年我国氨纶产能为22.89万吨,增幅为10.74%,2007年我国氨纶产能为26.46万吨,增幅为15.60%,产能变化相对平稳。
2006年底氨纶行业快速上升行情引发了行业生产规模再度扩张,2007年新增氨纶产能3.57万吨。根据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的统计,目前氨纶企业计划新增产能约在10.39万吨左右,考虑到实际扩产速度,2008年有望投产的新增产能约为6.5万吨,2008年国内氨纶产能有望达到33万吨,增幅约24.7%。
Ⅱ.需求趋势预测及原因
在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氨纶需求仍保持稳步增长。2005年我国氨纶行业表观需求量的增幅仅为2.34%,大大低于前几年的增幅。由于2004年下半年起行业供求格局已发生转变,积压了大量的库存,这部分库存随着氨纶价格的探底企稳于2005年下半年被逐步消化,考虑到库存的影响,2005年的实际需求量约在15.5万吨左右,实际增幅达20%以上,仍相当可观。虽然增幅要低于以往年度,但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7年国内氨纶表观需求需求量由2006年的15.8万吨增加至约18.95万吨,增幅为19.94%。近三年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影响氨纶行业未来需求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影响,主要有:
第一,继2005、2006年下游纺织品行业大幅度扩容之后,2008年下游纺织品行业扩容速度可能放缓。受2007年下游纺织行业旺季不旺、政策扶持降低以及圆机等部分市场产能相对过剩的影响,2008年下游纺织扩容速度或将放缓;人民币升值、原料、人工等综合成本上涨、反倾销以及国外绿色壁垒将直接影响纺织业的对外出口,制约2008年国内下游纺织业的发展,对氨纶的潜在需求也将放缓。
第二,出口市场的快速启动将为国内氨纶业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氨纶企业已具备了与国外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实力。2005年底,我国氨纶出口总量为6,200吨,占总产量比例仅为6.2%左右,但增长势头却相当明显,2006年出口量合计已达到20,400吨,占总产量比例为12.91%;根据中国化纤信息网的统计,2007年,我国氨纶产品出口量达28,738吨,相比2006年增加了8,300吨,增幅40.7%,考虑到部分非按氨纶税则号下出口的氨纶量,2007我国氨纶实际出口约3.87万吨,较2006年出口修正量2.24万吨增长1.63万吨,增幅为72.8%,2007年氨纶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随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前期部分关停氨纶装置的陆续重启,以及越南等地区新建装置的投产,2008年氨纶出口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第三,氨纶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产品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氨纶的市场空间。由于氨纶具有改善纺织品性能的特殊功能,适应了人们对服装舒适性、休闲性、美观性追求的潮流,其应用领域在紧身内衣、泳装、袜业的基础上已有了很大扩展,高档弹力面料休闲装、衬衫、牛仔服、运动服、西装、针织外衣等正在成为现代服装消费时尚。同时,织造方法也由传统的圆编、经编、织袜等针织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大量以氨纶包覆纱、包芯纱应用于机织。在此基础上,高功能性氨纶如高吸放湿氨纶、耐氯氨纶、高定型氨纶、抗菌型氨纶、远红外放射性氨纶、有色氨纶等新型纺织材料用氨纶正在开发之中,将进一步促进氨纶应用领域的扩大。另外,舒适绷带和中空氨纶人造血管等医用氨纶、弹力装饰布和松紧带等产业用氨纶也将成为氨纶应用的新领域。
综合来看,2008年我国氨纶面临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市场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与此同时,在经历2004和2005年的市场调整之后,国内氨纶企业更加成熟和理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增强;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的变化、氨纶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都成为未来纺织品行业和氨纶行业未来持续发展增长的动力,长期来看,氨纶行业未来将趋向稳定增长。
(2)芳纶
① 间位芳纶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经济规模庞大,能源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因此“蓝天碧海工程”越来越受到各届政府重视,迫切需要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间位芳纶材料来对高温废气、粉尘和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芳纶材料的应用必将有更大突破;而现代国防、消防、化工、冶金、水电、地矿、核工业等行业对具有隔热、透气、阻燃、耐温、耐腐蚀的特种材料的需求也将造就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从而推动我国芳纶工业的迅速发展。
另据纺织工业部上海设计院的可研报告,随着国内消防投入和军队战斗服投入的增加,以及炼钢、石油等行业的劳动防护意识的增强,我国用于防护服领域的芳纶1313纤维用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作为生产防护服以及其他室内装饰用品的芳纶有色纤维用量也随之增加。国内芳纶1313市场需求情况预计为7200—9700吨/年,其中阻燃防护服为2000-3000吨/年,阻燃装饰织物为1500—2000吨/年,过滤材料为1200—1500吨/年,绝缘纸为1000—1200吨/年,其他为1500—2000吨/年。芳纶1313产品随着国内企业逐步产业化、产业规模扩大和产品成本的下跌,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② 对位芳纶
随着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和节能、环保的要求,轻量汽车子午胎用帘子布和刹车片的需求正在兴起,仅法国米其林公司就兴建了大型KEVLAR子午胎生产线,年需求该纤维为1,000吨,而日本用于子午胎的对位芳纶及其共聚纤维的年需求量已超过1,000吨,预计今后其年需求量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光缆的需求量很大,进入新世纪后用于该领域的对位芳纶纤维的需求量猛增一倍以上,2001年随世界IT产业的下滑,我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对位芳纶纤维在该领域的需求开始恢复至正常状态。防弹防护用品(防弹衣和防弹板)的需求自“9.11”事件一年后的需求量增长较快。随着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用对位芳纶纤维增强橡胶及热塑性树脂作为石油及液化天然气的耐高压输送管线将有所发展,主要应用于海底及丘陵地带等。在航天和国防领域,主要用于直升飞机部件、降落伞材、坦克和装甲的芳纶布幅和钢板、步兵战车及供应战车的防弹材料、水陆两栖装甲、海底声纳装置、军舰防弹指挥舱,火箭和导弹的发动机壳体等。
密封材料和摩擦材料的需求则呈现稳步攀升的势头,增强橡胶及复合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自2004年起我国对位芳纶纤维的需求增长较快,但由于全球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因此难以满足我国的需求,目前的市场供应情况并未完全反映实际需求。
7、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氨纶企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① 近三年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
下表为四家上市公司氨纶业务的近年的毛利率水平,国内氨纶行业在2004年底之前,一直处于高利润率水平,从而吸引了大批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
虽然氨纶需求快速增长,但随着短期内产能的快速扩张,最终导致了2005年氨纶全行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2006年开始氨纶价格开始从底部逐渐回升使得行业的利润水平开始上升,行内优势企业避免了亏损;2007年开始氨纶价格延续上年的不断攀升,使得氨纶行业获得了历史上最佳盈利水平。
表6-8 上市公司氨纶业务近三年的毛利率
股票代码 公司名称 2007年度 2006年度 2005年度
600059 古越龙山 35.54% -3.03% -17.27%
600699 辽源得亨 29.80% -4.07% 3.15%
000584 舒卡股份 13.50% 0.85%
002064 华峰氨纶 44.56% 17.38% 19.03%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巨潮信息网
② 2005-2007年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原因
Ⅰ.氨纶价格波动很大
以氨纶常规品种40D氨纶为例,价格从2005年初的约55,000元/吨(含税价,以下各图中所采用的均为含税价)跌至2005年底的约44,000元/吨的低谷水平,跌幅高达20%,从而严重削弱了全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行业内的小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的边缘,有些企业开始减产能,行业的供给情况在发生变化。
2006年,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存在倾销做出初裁和终裁,自2006年10月13日起,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氨纶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氨纶时,应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最高税率为61%。并随着行业自律和产能的下降,2006年6月起氨纶的价格开始逐步回升,40D氨纶的价格自2005年底的44000元/吨涨至2007年3月的92000元/吨,涨幅约达到109%。
图6-4 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28日40D空包价格走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Ⅱ.2005-2007年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
氨纶生产的主要原料为PTMG和纯MDI,每吨氨纶中PTMG用量占到80%左右,纯MDI用量占20%左右。因此,PTMG的价格走势与氨纶行业的利润水平有着高度的相关性,MDI 的价格对氨纶行业利润水平有一定影响。
图6-5 2004-2006年氨纶主要原料进口价格走势
2004-2006年氨纶主要原料价格走势图
受近年来氨纶扩产及原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氨纶原料PTMG和纯MDI总体呈价格上升趋势,特别是2004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05年一季度末价格比2004年年初分别上涨了约34%和66%,从而大大压缩了氨纶行业的利润空间。
由于2007年氨纶价格的大幅上涨,氨纶产量的增加使得氨纶原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PTMG年末较年初涨幅约为12%,MDI年末较年初涨幅约为32%。
③ 未来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氨纶产品价格的下跌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我国氨纶行业前些年利润水平下滑的直接原因。从2006年度下半年开始,影响行业利润水平不利因素发生转化,我国氨纶行业在2007年保持较高的产品价格,行业的经营业绩得到极大改善。氨纶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受到氨纶产品市场价格和氨纶生产所需原料价格的影响。
Ⅰ.氨纶价格保持较大波动
从2005年12月开始,氨纶价格开始企稳,以40D为例当年剩余时间及2006 年1月价格基本维持在约4.4万元/吨,2月初价格开始上扬至约4.5万元/吨,4月初价格进一步上涨至约4.6万元/吨,至5月底价格开始加速上扬,12月下旬已回升至超过6万元/吨,2007年1月底价格上升到约8.1万元/吨,2007年3月底,40D氨纶包纱价格涨至9.2万元/吨,2007年底价格再次回落到6.5万元/吨左右,2008年1月底下降到6.45万元/吨,2月底下降到6.3万元/吨,3月下旬下降到5.95万元/吨,2008年3月末较上年末的下降幅度约为8.46%。供求关系的影响将主导2008年的价格走势,尽管氨纶产品的需求在逐年上升,但2006-2007年行业的新增产能已发挥作用,预计2008年的氨纶价格将波动下行至合理的利润水平。
图6-7 2006年1月4日-2007年12月28日氨纶价格走势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Ⅱ.原材料供应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1)原料供应情况得到改善
表6-9 2007年我国氨纶生产原料产能统计
PTMEG MDI
山西三维 1.5 烟台万华 12
大连化工 4 宁波万华 30
中化国际 2 上海漕泾 24
巴斯夫 6
前郭炼化 2
总计 15.5 总计 66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氨纶纤维系列年报》,中国化纤信息网2007年,国内市场氨纶原料PTMG供应相比2006年并未有太大改变,主要的供应商仍为上海巴斯夫、山西三维、大连化工三家企业,供应基本保持平稳,中化国际也有少量的供货。进口方面,以台湾大连化工为首,韩国巴斯夫紧随其后,三菱、英威达、K-PTG、台塑旭等几个供应商基本都保持稳定的供应。据统计,2007年我国氨纶用PTMEG年消费量在16万吨左右,相比2006年增加约4万吨。
2007年,国内纯MDI从产能上看供需关系基本稳定,由于多套装置供应不正常,实际供应整体偏紧。随着生产装置逐步稳定以及万华宁波成功扩产,国内纯MDI供应较为充足,预计到2009年,我国氨纶用纯MDI能够实现国产化。2007年我国氨纶用纯MDI供应商和2006年相比同样没有变化,仍以烟台万华、NPU、巴斯夫为主,另外拜耳、亨斯曼、陶氏也有少量的供应。自第四季度开始,随着上海漕泾联合装置的稳定运行,该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供应逐步增加。
2)原料供应价格将更加合理
2008年国内PTMG以及纯MDI的供需格局将出现较明显的变化。随着上海巴斯夫设备以及其他企业的稳定运行,PTMG国内供应比例将会有明显的提高,山西三维、台湾大连化工、日本三菱等企业计划扩产11.5万吨,将于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投产,杭州青云亦计划在杭州萧山投资建设一套2万吨的装置(二期扩建项目将扩至6万吨),计划于2009年底投产,如果各套装置能够平稳运行,PTMG的供应仍将会得到较好保证。受市场需求影响,预计2008年PTMEG价格还将保持在高位运行,但是相比近期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调。
在纯MDI的供应方面,万华宁波的建成投产以及上海漕泾联合装置稳定供应,国内纯MDI的供应能力大大提高。2008年下半年,NPU瑞安工厂5万吨的分馏装置将会建成投产,纯MDI供应将基本实现国产化,供应较为充足。在装置运行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08年纯MDI的价格相比 2007年会有一定的降低。
综合来看,预计2008年氨纶企业利润水平较2007年将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
(2)芳纶的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① 芳纶的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因本公司为国内芳纶生产的主要企业,在此以本公司芳纶产品利润水平说明行业的利润水平。
表6-10 烟台氨纶近三年来芳纶产品的毛利率情况
项目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主营业务收入(元) 316,961,270.67 225,929,916.67 170,519,906.47
主营业务成本(元) 203,462,259.38 121,125,336.72 97,884,589.07
毛利率 35.81% 46.39% 42.60%
资料来源:烟台氨纶会计报表附注
由上表可知,近三年来本公司芳纶产品毛利率虽然有波动,但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② 芳纶利润水平的变动原因
烟台氨纶自芳纶产业化生产以来,保持了较高的产品毛利率,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生产企业较少,产品市场呈现垄断竞争的格局所导致的。2007年该公司芳纶产品毛利率水平较上年略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芳纶1313原料的上游厂商因为安全事故减产使得间苯二甲酰氯价格上涨,平均价格较上年采购价格增长27.10%所致。
③ 未来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预测
21世纪是新技术新材料时代,也是高科技纤维的时代。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高性能纤维,芳纶的需求正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而不断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芳纶纤维还将在更多领域有所应用,如橡胶、塑料和水泥加强剂、防护服、石棉替代物以及更多的工业领域,芳纶纤维在市场容量和更加复杂的性能方面将会加速发展。另据统计,目前芳纶产品用于防弹衣、头盔等约占7-8%,航空航天材料、体育用材料大约占40%,轮胎骨架材料、传送带材料等方面为20%左右,还有高强绳索等方面约占13%。“9.11”事件以来,反恐成了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最为关注的主题。作为反恐纺织品的主要原料,芳纶1414纤维在防弹头盔、防弹衣、防刺防割材料、汽车防弹装甲等领域得以大量应用,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目前,美国、日本的芳纶制造商业都争相扩大生产,世界芳纶工业正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机遇。
由于芳纶生产技术的垄断特征和未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3-5年内芳纶产品的利润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氨纶
①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差别化氨纶作为“各种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中的一种,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产业;“年产5000吨及以上功能化环保型氨纶”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6年纺织化纤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纤维品种;2007年中国化纤工业协会(CCFA)化纤投资预警系统将高性能差别化氨纶产品列为“绿灯”项目。
我国在规范氨纶进口秩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自2002年2月1日起,氨纶已经列入《国家重点工业品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录》,对氨纶进口实行进口登记制度,一批一证,证件有效期为180天;第二,氨纶已经列入《敏感类加工贸易进口商品目录》,加工贸易进口氨纶收取相当于进口关税的保证金。氨纶进口秩序的规范保证了氨纶进口产品渠道的可控性,从而避免国外大量氨纶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② 加入WTO 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加入WTO后,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将给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特别是2005年全部取消配额后,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从而带动纺织材料市场特别是高档纺织材料市场的需求。加入WTO将会对氨纶纤维的生产和销售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入世承诺,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全面下调。其中,氨纶关税由原来的7.8%下调至5%,下调幅度达35.9%。氨纶关税大幅度下调虽然导致进口氨纶产品能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国内市场参与竞争,但随着国内氨纶生产能力的扩大,国内氨纶市场已逐步被国产氨纶所控制,进口氨纶产品左右国内市场的局面将会彻底结束。同时,国产氨纶的出口从2004年起进一步扩大,关税下调使我国氨纶出口成本更低,从而刺激我国氨纶出口的放大,而出口的增加将有利于缓和国内氨纶生产能力扩大所带来的竞争。
③ 氨纶在传统与新兴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
氨纶产品的优良性能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氨纶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随着纺织科技的进步,氨纶及其制品的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机织弹性面料的开发与推广,以及高功能性氨纶纤维的开发,扩大了氨纶的应用领域,新的消费趋向将迅猛增长;
另一方面,传统应用领域的氨纶市场需求也还在不断扩大,正是由于氨纶在传统应用领域与新兴领域(如医疗)的应用同时迅速增长,成为氨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④ 氨纶反倾销为国内企业开拓高档产品市场提供了空间
2006年10月12日,商务部做出终裁决定,宣布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存在倾销,中国大陆氨纶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自2006年10月13日起,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氨纶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氨纶时,应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最高税率为61%。
在这次氨纶反倾销诉讼中,由于国内氨纶生产企业在一些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而使得国外厂家在技术上失去了反驳的资格。目前国内品牌氨纶大多处于中低档水平,高档市场基本由英威达等国外企业占据,反倾销案的胜利无疑在高档市场给国内氨纶企业开拓了一个发展空间。
(2)芳纶
① 产业政策支持
芳纶1313和芳纶1414纤维属于高技术产品,是国家历年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新材料。《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将芳纶1313和芳纶1414纤维列入“十一五”期间化纤高新技术纤维发展重点,高强高模芳纶1414是“十一五”
攻关重点,急需在中试研发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实现500吨级产业化突破;
耐高温芳纶1313在已实现产业化初步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提高水平,稳定生产,扩大应用,力争总产能突破6000吨/年。
目前,我国芳纶1313纤维已实现国产化,芳纶1414纤维国产化也提到了议事日程,芳纶纤维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之中,芳纶纤维在工程轮胎、同步带中应用技术开发作为主要的骨架材料被列为我国“十五”期间橡胶工业重大研究和产业化课题。2007年中国化纤工业协会(CCFA)化纤投资预警系统将芳纶1313列为“绿灯”项目,芳纶1414纤维则列为“双绿灯”项目。因此,大力发展芳纶纤维及其上下游产品完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② 市场需求扩大将使行业加速增长
随着国内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芳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2、不利因素
(1)氨纶
① 行业集中度尚需提高,竞争秩序较为混乱
随着氨纶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内一些拥有技术、品牌、成本优势的企业迅速壮大,成为我国氨纶行业的主导力量,同时也存在一大批规模较小、技术管理有差距的氨纶企业,氨纶行业集中度还不够高。再加上我国氨纶行业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单纯价格竞争手段严重影响了氨纶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也是造成2005年各规格氨纶价格混乱、不断有低价冲击市场的原因之一。
通过整合存量产能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加强行业自律是我国氨纶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同时氨纶行业标准也将诞生,2005 年底中国化纤协会已召开了行业标准审稿会,预计国内氨纶行业标准将于近期颁布实施。随着行业整合的完成和行业标准的确立,目前较为混乱的竞争秩序有望得到改善,一个规范、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② 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
氨纶纤维的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保政策将对氨纶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三废”的排放和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长远来看,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要求的提高,有利于氨纶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但在短期内,会加大生产企业的成本,缩小产品的盈利空间。
(2)芳纶
① 市场应用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由于芳纶产品的价格昂贵,芳纶产品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广,市场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② 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芳纶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耐高温过滤材料等领域,在芳纶产品的高端领域,国内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存在差距。因芳纶产品应用领域特殊,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将对国内芳纶生产企业短期内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随国内芳纶生产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的提高,国内芳纶产品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③ 新进入者的竞争劣势
国外知名企业为了保持在芳纶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采用多种途径影响新进入企业。国内尚未有对位芳纶生产企业,在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中,将受到国外企业在技术、设备和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压力。
(四)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特点、经营模式和周期性经营特征
1、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氨纶
氨纶纤维的生产技术按纺丝工艺可分四种: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反应法纺丝和熔融法纺丝。目前,世界范围内干法纺丝占全球氨纶生产的80%以上、湿法纺丝约占10%左右、其它两种约占10%。而在我国至今没有化学反应法,干法、湿法和熔融法各约占83%、6%和11%。
① 干法纺丝
聚醚二醇与二异氰酸酯以1:2的摩尔比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及时间条件下形成预聚物,预聚物经溶剂混合溶解后,再加入二胺进行链增长反应,形成嵌段共聚物溶液,再经混合、过滤、脱泡等工序,制成性能均匀一致的纺丝原液。然后用计量泵定量均匀地压入纺丝头,在压力的作用下,纺丝液从喷丝板毛细孔中被挤出形成丝条细流,并进入甬道。甬道中充有热空气,使丝条中的细流溶剂迅速挥发,并被空气带走,丝条浓度不断提高直至凝固,同时丝条细流被拉伸变细,最后被卷绕成一定的卷装。
干法纺丝工艺技术成熟,制成的纤维质量和性能都很优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氨纶纺丝方法。可纺氨纶丝的纤度范围为1.1-246.4dtex,纺丝速度300-1200m/min。世界氨纶第一大厂商美国英威达公司的LYCRA氨纶纺丝工艺就是典型的干法纺丝。
② 熔融法纺丝
熔融法纺丝是将干燥后的热塑性聚氨酯切片送入螺杆挤压机,切片由于受热而熔融,熔体以一定压力被挤出并输送到纺丝部位,然后用纺丝泵将熔体定量均匀地压至纺丝组件。熔融细流从喷丝板小孔挤出,在甬道中冷却而凝固成纤维。
熔融纺丝只适用于易熔的和熔融温度下稳定性良好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如由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和线性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反应,采用1,4-丁二醇为扩链剂所得的聚氨酯为熔融纺丝原料。纺丝温度为160-200℃,纺丝速度为200-800m/min。
熔融纺丝工艺受原料的影响极大,切片制造技术、切片的成分及性能直接影响到纺丝过程和成品质量。在运用熔融纺丝法技术过程中,由于氨纶在高温停留稍长时间就会发生过量交联,生成凝胶,还会发生异氰酸酯的逆反应,使物理机械性能变差。
日清纺、钟纺、德国福奈、美国诺誉等企业以及国内自主研究开发是熔融纺丝技术的主要推动者。
③ 湿法纺丝
用与干法纺丝类似的方法制成嵌段共聚物溶液,经纺前准备,送至纺丝机,通过计量泵压入喷丝头。从喷丝板毛细孔中压出的原液细流进入凝固浴。凝固浴以温水(90℃以下)为凝固介质,原液细流中的溶剂向凝固浴扩散,原液细流中聚合物的浓度不断提高,于是高聚物在凝固浴中析出形成纤维,再经洗涤干燥后进行卷绕。
湿法纺丝速度一般为100-150m/min。湿法纺丝工艺流程复杂,装置设备投资费用大,纺丝速度较低,生产成本高。该法已逐渐被淘汰。
日本富士纺公司的Fuji Bo氨纶生产技术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湿法纺丝。
④ 化学反应法纺丝
它是将两端含有二异氰酸酯的聚酯或聚醚预聚体经计量泵喷丝头压出进入纺丝浴,与纺丝浴中的链扩展剂(如乙二胺)组分产生化学反应,预聚物链增长的同时生成不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的共价交链结构初生纤维。从反应浴中析出的丝条经喷淋水管洗去夹带的乙二胺后送入干燥定型机进行干燥定型。初生纤维经卷绕后,在加压的水中进行硬化以使其内部尚未反应的部分交联,从而转变成三维结构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
反应纺丝法的纺丝速度一般为50-150m/min。反应纺丝法亦称化学纺丝法,因其工艺复杂,纺丝速度低,生产成本高,设备投资大等问题也逐渐被淘汰。
目前世界上用这种方法纺丝的产量占氨纶总产量的2%。美国的Globe、西班牙的Enkaswing、英国的Spanzelle等公司拥有这种生产技术。
在国内,氨纶企业生产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为干法纺丝,氨纶技术以引进日、韩技术为主,其中多为东洋纺、日清纺工艺技术,此类技术工艺成熟,容易掌握,技术引进成本较低。目前,国内氨纶的一些龙头企业在消化、吸收上述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已基本形成了自有核心技术,完成了氨纶生产技术的国产化。不过,由于我国民族氨纶工业起步较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虽然氨纶技术国产化进程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与英威达这样的外国先进企业所掌握的世界氨纶高水准核心工艺技术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芳纶
① 芳纶1313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芳纶1313(又称间位芳纶)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聚合和纺丝。聚合主要采用低温聚合、界面聚合、乳液聚合、气相聚合等方法;纺丝主要采用干法、湿法和干喷湿纺法。DuPont公司采用低温溶液聚合,干法纺丝。Teijin公司采用界面聚合,湿法纺丝技术。
1)聚合技术
Ⅰ.溶液聚合法
先把间苯二胺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在搅拌下加入间苯二甲酰氯(IPC),反应在低温下进行,并逐步升温到反应结束。然后加入氢氧化钙,中和反应生成氯化氢,使溶液成为-CaCl2酰胺盐溶液系统,经过浓度调整,可直接用于纺丝,也可以通过碱性的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反应生成的氯化氢。
低温溶液缩聚与界面缩聚、乳液缩聚相比,耗用溶剂少、生产效率高、直接使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纺丝、打浆和制膜时可以省去树脂的析出、水洗和再溶解等操作,生产更加经济,所以低温缩聚法被较多采用。
Ⅱ.界面聚合法
将间苯二甲酰氯溶于四氢呋喃(THF)溶剂中,然后边强烈搅拌边加入到间苯二胺的碳酸钠水溶液中,在水和THF的有机相界面立即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间位芳纶沉淀出来,经过分离、水洗、干燥后即得固体聚合物。有机相溶剂可以采用THF、二氯甲烷及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间苯二甲酰氯但不与其反应的有机溶剂。在水相中可加入少量的酸吸收剂,如三乙胺、无机碱类化合物,以中和反应生成的HCl,增加缩聚反应程度,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该法反应速度快,分子量高,聚合物经过洗涤,可以配制高质量的纺丝原液。
但由于设备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投资增加。
Ⅲ.乳液聚合法
首先是预聚,将间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酰氯在一种极性、非碱性的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这样可以保证二胺单体和酰氯单体的等克分子比,由于该溶剂是PMIA的不良溶剂,所以生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低。预聚阶段不需要高的搅拌速度,加料顺序和速度也无特殊要求,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然后在搅拌下将预聚体和酸吸收剂的水溶液混合,使反应完成。所用的酸吸收剂可以是有机或无机的,其用量要过量。在这个步骤中,二胺和酰氯的克分子比可以始终保持等当量。
反应体系的最终形态是不溶的聚合物分散在两相或是连续相当中,然后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手段分离出粉末式的产物。如果是共聚物,在第一步预聚阶段将共聚组分加入,而且可以通过加料顺序进行主链结构的调整。
乳液聚合相当于在每一个细小液滴中的溶液聚合,其一般规律和溶液聚合相似,但由于每一个小的溶液聚合单元处于大量的分散相中,所以非常有利于反应热的排出,对反应温度的要求不高,对后续纺丝阶段的影响和界面聚合相同。
Ⅳ.气相聚合法
杜邦公司关于气相聚合的专利指出,汽化后的单体用惰性气体稀释,在150~500℃的反应器中聚合,反应时间根据温度的不同在1~5秒之间,然后经过冷却、分离除去HCl得到聚合物。此方法对单体的等克分子比要求不高。
2)芳纶1313纤维的制备
芳纶纤维可采用干法纺丝、湿法纺丝或干喷湿纺法制备。
Ⅰ.干法纺丝
干法纺丝的流程为将低温溶液缩聚所得的纺丝液用氢氧化钙中和,得到约含20%聚合物及9%CaCl2的粘稠液,经过过滤后加热到150~160℃进行干法纺丝,得到初生纤维因带有大量无机盐,需经过多次水洗后在300℃左右进行4~5倍的拉伸,或经卷绕后的纤维先进入沸水浴进行拉伸、干燥,再于300℃下张紧1.1-1.2倍处理,干法纺丝产品有长丝和短丝两种。
Ⅱ.湿法纺丝
湿法纺丝的一般流程为,纺前原液温度控制在22℃左右,原液进入体积密度为1.366的含二甲基乙酰胺和氯化钙(CaCl2)凝固浴中,浴温保持55-65℃,得到的初生纤维经水洗后,在热水浴中拉伸2-3倍,接着再进行干燥,湿度为130-180℃,然后在320℃的热板上再拉伸1.3-1.5倍而制得成品。CONEX的产品主要为短纤维、短切纤维和高强度长丝。
Ⅲ.干喷湿纺法
综合干纺和湿纺的优点,有人提出了干喷湿纺法的工艺。
采用这种工艺,纺丝拉伸倍数大,定向效果好,耐热性高。
② 芳纶1414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芳纶1414的技术路线可以分成三种:一是,杜邦和阿克苏的高分子液晶纺丝技术,即使不经过热处理也能得到较高强度和较高模量的纤维;二是,日本帝人公司独立开发的技术,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高分子中引入第三单体,如3,4’——二氨基二苯醚(3,4’-diaminodiphenylether),不用液晶纺丝,但须经过高温处理和高倍牵伸才能得到高强高模纤维。上述两种技术产品的产量占整个对位芳纶市场的95%以上;三是,俄罗斯的杂环单体共聚芳纶技术生产的高强高模芳纶,成本高,产量少。
1)PPTA型芳纶的制造技术
图6-8 PPTA型芳纶的生产工艺
PPTA型芳纶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纺丝制成,主要商品有KEVLAR、TWARON 等。PPTA的缩聚单体是对苯二胺(PPD)和对苯二甲酰氯(TPC)。PPTA在达到其熔点之前即发生分解,因此既不能用熔融聚合法聚合,也不能用熔融纺丝法纺丝。Dupont公司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生产PPTA。
聚合过程将适量的PPD在缩聚溶剂中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冷却到-15℃,然后伴随搅拌添加TPC,生成的产物是粘稠的糊状浆。反应物允许静置过夜,同时逐渐升温至室温。将此反应物在混合器中用水搅拌,洗去溶剂和盐酸(HCl),将聚合物过滤收集。在该反应中,溶剂的选择、反应物的化学计量、体系中无水等因素对决定聚合物分子量有重要作用。
采用浓硫酸作溶剂制备纺丝溶液,溶解温度为60-80℃,溶液浓度一般为14-20%,采用这些条件是为了获得具有各向异性的液晶纺丝原液。采用干喷湿纺法纺丝,干喷湿纺的作用之一是将喷丝板和低温凝固水浴隔开,以便喷丝板保温,保持纺丝溶液的液晶态,另外,干喷湿纺的空气层有利于纺丝溶液的拉伸。喷头拉伸比(卷绕速度/喷丝孔吐出速度)对初生纤维强度有重要影响,一般大于3。纺丝时预先将纺丝原液加热到70~90℃,纺出喷丝孔后,再经过约0.5厘米长的空气层,然后进入温度小于4℃,含硫酸量小于10%的凝固浴中。由于纺丝溶液具有液晶性质,通过喷丝孔时已经高度取向,初生纤维不必进行拉伸就能获得比较好的力学性能,经过水洗干燥就可以得到标准级的芳纶。
为了得到更高模量的芳纶,还需要在氮气流的保护下,进行约550℃的热处理。
高模量KEVLAR49就是标准级KEVLAR29通过热处理得到的。湿PPTA初生纤维在高温下的热处理对于提高模量很有效,但对强度的影响不大。
通过纤维成型技术改善PPTA型芳纶力学性能的途径有:减小喷丝孔和纤维的直径、增加喷丝孔的长径比、增加纺丝张力和纺丝速度、对初生纤维进行浸渍后热处理、冷冻固态下的高压纺丝、聚合物渗透技术等,此类技术基本上是从减少PPTA纤维结构缺陷,提高结晶取向程度来考虑的。
2)共聚型芳纶的制造方法
图6-9 共聚型芳纶的生产工艺
共聚是芳纶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技术。由于PPTA分子链刚性大,链间氢键的密度大,PPTA型聚合物难溶解,纺丝成型后易结晶,降低了纤维的可拉伸性。为了规避刚性分子链在大部分溶剂中的不溶解性,采用两个胺基间隔较远的、非对称的半刚性第三单体共聚,有利于上述改进。然而,经拉伸后的半刚性共聚芳纶的强度也很出色。
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帝人(Teijin)开发的共聚型芳纶Technora(聚对苯二甲酰3,4-氧亚苯基对苯二胺)。它的生产工艺是在NMP/CaCl2之类的酰胺溶剂(浓度10%)中,使PPD和第三单体(各为25%mol)与TPC作用,直至聚合完成。聚合温度0-80℃。反应混合物用氢氧化钠中和,再通过干喷湿纺法或湿纺直接纺入水凝固浴中,然后将初生丝用溶剂萃取,经490℃下拉伸10倍后干燥,经过整理得到最终产品。
3)俄罗斯芳纶的制造方法
俄罗斯芳纶的特征是聚合物主链都含有苯并咪唑二胺(PHA)链节,且不同型号的芳纶以含有此芳杂环基量的不同而区别。对于俄罗斯芳纶的结构,有人做了很有启发的表述:SVM是以PHA完全取代PPTA中的PPD;Armos 和Terlon分别是以50-70mol%和5-15mol%的量取代PPTA中的PPD;Rusar则有三种二胺链节,即除了PHA、PPD之外,还有邻氯对苯二胺(PPD-Cl)。
目前,Armos 和Rusar虽然纤维性能很好, 但因成本很高,产量不大。Armos的生产采用湿纺工艺,并将聚合生产过程的缩聚物溶液直接用作纺丝溶液。Armos成纤聚合物的合成工艺一步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齐聚物合成,第二步是缩聚。
聚合溶剂是添加了碱性盐类的高极性质子惰性酰胺类溶剂,Armos成纤聚合物在这种溶剂中可溶。由于Armos成纤聚合物的不规则分子链结构,缩聚/纺丝溶液呈现各向同性态,其聚合物浓度控制在5-6%,经过典型的工艺流程:混合、过滤和脱泡。过滤要求严格,分别为齐聚物过滤和聚合物过滤。纺丝液通过高长径比喷丝孔的喷头拉伸,初生纤维进入凝固浴。初生纤维凝固后在较高的卷绕速度下被湿拉伸,并通过逆流洗涤除去溶剂,再干燥和卷绕。由此所得纤维的强度和模量为0.8-2.0Gpa和50-70Gpa。通过在350-450℃下的热拉伸(拉伸率2.5-5.0%),Armos的强度和模量上升到4.0-5.5GPa和130-160Gpa的程度。最新的Rusar强度高达6GPa,并且由于第四单体侧基的作用,具有更好的复合材料相容性。
2、行业经营模式
(1) 氨纶
目前国内氨纶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是专业从事氨纶生产,并通过代销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不过,随着氨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细分程度的逐步深化,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方式稳定客户,加强客户忠诚度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2) 芳纶
国内芳纶生产企业较少,芳纶的用户对芳纶产品的认证及限制较多,国内芳纶生产企业在国内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方式。
受地域及成本所限,芳纶产品在海外销售方面主要采取经销的方式。
3、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氨纶
① 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氨纶行业下游纺织行业是消费品行业,其主要特点是受国民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较小,因此氨纶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在步入行业稳定期后业绩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长期来看则随经济和纺织消费而增长。我国氨纶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成长期后,已进入成熟期,行业盈利水平将呈现出相对稳定态势。
② 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氨纶行业季节性特征不甚明显。受下游面料、服装需求换季因素和中国传统春节假期因素影响,每年第一季度的氨纶产品产销率相对不高,而秋冬季需求相对较旺。随着我国纺织业出口比例的逐年增长,出口地区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下游需求换季因素影响正逐步减弱,氨纶行业的季节性特征正日益淡化。
③ 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氨纶行业无论是从产能分布还是需求地区分布来看,都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主要特点如下:第一,产能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地区,2006年底合计产能占国内总产能比例高达94%;第二,与产能分布基本相对应,需求也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地区,2006年合计氨纶需求量占国内消费量比例高达约85%。
图6-10 氨纶行业的产能及需求地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2)芳纶
芳纶1313的销售并无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从生产来看,夏季的生产稳定性相对较低。芳纶1313需求的区域性较为明显,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较为集中;从国内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包括东北,明显好于西部落后地区。
(五)发行人所在行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氨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PTMG和纯MDI,上游行业主要为这两类原料生产企业。氨纶目前主要应用于生产针织和机织弹力织物两方面,但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下游行业基本涵盖了整个纺织工业。
1、氨纶与上下游的关系
(1)氨纶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① 氨纶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目前,我国PTMG主要应用于生产氨纶,用量约占总需求量的95%。因此,氨纶行业与PTMG产业高度密切相关,是影响PTMG市场的关键力量;纯MDI主要应用于聚氨酯鞋底原液、聚氨酯浆料、氨纶纤维及胶粘合剂等领域,其中聚氨酯鞋底原液和聚氨酯浆料用量约占总用量的70%,氨纶用量约占总用量的10%。因此,氨纶行业与纯MDI产业关联度有限。
② 氨纶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氨纶行业作为一种高技术纤维制造业,与下游纺织工业,特别是高端纺织品制造业的关联度非常高,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产品档次直接决定了氨纶市场的发展前景。
(2)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氨纶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①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氨纶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004年前国内PTMG完全依赖进口。MDI除烟台万华有12万吨产能可以供应市场外也基本依赖进口,市场供应明显不足,而同期由于氨纶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却日益增长,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促使这两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抬高了国内氨纶行业的生产成本,对国内氨纶业前几年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经过2004、2005和2006三年时间的发展,我国两种主要氨纶原料产能均有了大幅提高,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发生转变。从PTMG的供应来看,随着上海漕泾巴斯夫年产6万吨项目、大连化学年产4万吨项目、山西三维年产1.5万吨项目、中化国际年产2万吨项目、吉林前郭炼化年产2万股项目的相继试车和投产,截至2007年底我国PTMG产能已达到15.5万吨,国内氨纶企业所需PTMG将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从MDI的供应来看,随着烟台万华宁波工厂年产16万吨项目于2005年投产,2006年9月上海漕泾巴斯夫年产24万吨项目投产后,我国MDI产能国内MDI市场供应告别以前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日本聚氨酯株式会社(NPU)已获准在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吨MDI精制装置,上海漕泾拜耳23万吨MDI项目也将于2008年投产,MDI的市场供应将日益充足。虽然供应量在逐步增加,但PTMG和MDI的价格走势还受需求因素影响,2007年氨纶纤维高企的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该两个品种价格的上涨。
②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氨纶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需求继续扩大。
同时,中美、中欧分别达成了纺织品协议,并且从2006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可以预计我国纺织工业在未来时间内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从而带动氨纶行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深化和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还会继续。在后配额时代这一新的外部市场环境中,我国氨纶需求也会受纺织业国际环境变化影响而波动。
2、芳纶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1)芳纶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间位芳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间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酰氯,上游行业主要为这两类产品生产企业。间位芳纶主要应用于无纺布、安全防护服装及电子行业用织物等方面。
① 间位芳纶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目前,我国间苯二甲酰氯主要应用于生产芳纶,用量约占间苯二甲酰氯总需求量的98%以上,芳纶行业与间苯二甲酰氯产业密切相关,是影响间苯二甲酰氯市场的关键力量。
间苯二胺主要应用于染料、塑料、间苯二酚、芳纶、农药及石化添加剂等领域,其中芳纶用量约占整个间苯二胺行业用量的6%左右,因此,芳纶行业与整个间苯二胺产业关联度有限。但是,由于芳纶用间苯二胺要求等级很高,能够生产芳纶用间苯二胺的厂家不是很多,并且芳纶用间苯二胺的价格要比普通间苯二胺高三分之一左右,对于能够生产芳纶用间苯二胺的厂家来说,这种业务还是有很高的价值,芳纶行业与芳纶用聚合级间苯二胺产业相关性较强。
② 间位芳纶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芳纶行业作为一种高技术纤维制造业,与下游纺织工业,特别是涉及到安全、环保的高技术纺织品制造业的关联度非常高,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产品档次、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直接决定了芳纶市场的发展前景。
(2)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芳纶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及不利影响①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间位芳纶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芳纶用间苯二甲酰氯全部由国内生产,美国杜邦也有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生产装置,但是不提供原料给国内芳纶企业。国内间苯二甲酰氯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局面,目前已有多家间苯二甲酰氯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芳纶生产的需要。2006年以前,由于间苯二甲酰氯供应充足,虽然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但是间苯二甲酰氯的价格还是稳中有降。间苯二甲酰氯的生产原料间苯二甲酸基本全部进口,主要生产商在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韩国。2006年,由于全球主要的间苯二甲酰氯原料供应商之一的美国生产厂商大幅减产,造成了间苯二甲酸的价格上涨,相应的间苯二甲酰氯价格在2006年每吨上涨约2,500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芳纶生产成本的上涨。2007年,受市场需求扩大的影响,间苯二甲酰氯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随着间苯二甲酸供应的恢复,预计间苯二甲酰氯的价格会逐渐回落,有利于芳纶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芳纶用间苯二胺全部从国内采购,目前国内生产间接苯二胺主要采用铁粉还原和加氢还原工艺,因环保及成本高方面的缺陷,铁粉还原工艺法生产装置大部分已经关闭,预计今后所有的铁粉还原工艺间苯二胺装置将会全部关闭。近年来国内加氢还原工艺的间苯二胺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加氢还原间苯二胺年生产能力约为3.5万吨,普通级别的间苯二胺价格大幅下降,每吨不到2万元,由于间苯二胺的市场应用有迅速扩大的趋势及加氢还原工艺在成本及环保上的明显优势,该行业发展势头仍然迅猛。目前加氢还原的高品质聚合级间苯二胺可以应用于芳纶行业,国内间苯二胺行业的发展有利于间位芳纶产业的发展。
②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间位芳纶行业有利及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问题重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全球部分地区局势紧张,间位芳纶在防护服装、无纺布领域应用会逐步扩大。
间位芳纶产品国产化以后,由于中国在制造业特别是纺织业中的全球优势地位,整个间位芳纶产业链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随着中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有利于加快国内间位芳纶产业的发展。
(六)发行人产品出口国的进口政策、贸易摩檫对产品出口影响
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发行人氨纶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近年有小部分产品出口。
发行人芳纶1313的出口地区为欧美发达国家,目前这些国家对芳纶1313的进口没有限制。发行人芳纶1313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公司,杜邦公司的间位芳纶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氨纶和芳纶竞争对手情况见本节“三、公司的行业竞争地位(二)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三、发行人的行业竞争地位
(一)发行人的市场占有率、近三年的变化情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1、发行人的市场占有率及近三年的变化情况
(1) 氨纶
近三年在国内氨纶产能高速扩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大批新企业进入氨纶行业,瓜分市场份额。本公司通过迅速增加产能、改进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积极开拓市场等措施,将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定在9%以上。
图6-11 发行人近年来销量及市场占有率
(2) 芳纶
2005年国内表观消费量为850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70%左右。2006年国内表观需求1600吨,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50%左右。2007年国内表观需求2000吨,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60%左右。
2、发行人未来市场占有率的变化趋势
我国氨纶行业已进入成熟期,行业内已经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龙头企业,但集中度仍然偏低,行业发展趋势是业内一些具有技术、规模、成本、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将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完成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交易成本。这一趋势目前在我国氨纶业已有所体现,韩国东国贸易公司于2006年初宣布计划出售其在珠海年产6,000吨的氨纶厂。美国英威达公司也于2006年宣布将在中国大陆投入4亿美金用于投资、收购氨纶企业。随着氨纶行业的整合,行业集中度预计将不断提高,几家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将会得到提高。烟台氨纶目前无论在规模、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方面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业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已具备了强大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
在牢牢维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公司将通过利用现有优势加强市场开拓力量,直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可能会选择适当时机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做大做强,间接提高市场占有率。
我国芳纶行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以烟台氨纶的“纽士达”芳纶产品的产业化为标志,打破了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的技术封锁,成为能够自主研发与生产芳纶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已有两家芳纶生产企业,由于芳纶产业具有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预计短期内行业生产企业仍然较少,芳纶产品仍将保持垄断竞争的格局。随着烟台氨纶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预计公司的芳纶市场占有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3、发行人的竞争优势及劣势
(1)发行人的竞争优势
① 自主创新优势
我国特种化学纤维研发及产业化起步较晚,作为国内首家氨纶生产企业,本公司在创立之初,业务即处于全球竞争的环境中,公司当时即意识到要购买核心技术的难度很大,因此将自主创新确立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通过十多年的自主创新,公司不仅成功掌握了聚合、纺丝、溶剂回收等氨纶、间位芳纶的核心制造技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套合理健全的自主创新体系,氨纶和间位芳纶的每一次规模扩张,公司都将自主开发的技术进行成功应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既有国际合作,也有国内“产设研”的联合,但是所有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调试开车,本公司始终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形成了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制。公司建立了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102人,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持续增长。经过十几年的自主创新实践和经验积累,本公司已经具备了持续创新的能力,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格局。
② 市场先入优势
公司的独家发起人烟台氨纶厂是国内首家氨纶生产企业,在公司设立时烟台氨纶厂将其全部经营性资产投入公司。公司延续烟台氨纶厂在氨纶行业的先入优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氨纶生产经营方面拥有大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品牌等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尽管新的竞争对手不断进入本行业,但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为国内首批实现芳纶1313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同时在芳纶1414的研制及产业化进程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③ 规模优势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的氨纶丝年生产能力为22,000吨。规模优势带给公司的是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在目前部分原材料价格较高的情形下,公司生产的氨纶产品仍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图6-12 烟台氨纶历年产能变化情况图
④ 品牌优势
作为中国特种纤维工业的开拓先锋,公司在国内氨纶行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公司生产的“纽士达”牌产品在整个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 T—115 型有光氨纶丝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纽士达”牌氨纶丝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氨纶产品2005年通过欧洲Oeko-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国际认证,获一级证书(最高级别证书,证明可直接用于婴儿贴身衣物),这是国内同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氨纶品牌;同年被评为山东省“着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纽士达”
牌间位芳纶纤维产品2007年9月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编号07-070-02-310)。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公司营销网络的完善和健全,公司的品牌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⑤ 产品结构优势
1)氨纶
公司拥有间歇聚合、半连续聚合两种技术的生产线,能够生产出性能优良的本白、有光两大系列的15~2000旦尼尔的常规氨纶,从而满足包纱、圆机、织带等客户的需求。同时,公司近年利用自主创新优势,成功开发出耐高温、耐氯、易染、低牵伸等差别化氨纶新产品,为客户提供里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上述优势能够保证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产销率和较好的盈利水平。
2)芳纶1313纤维
本公司的芳纶1313纤维短纤包括本白和色丝两大系列,既能满足高温过滤等市场,也能满足消防服、作战服等市场的需求。
⑥ 市场网络优势
公司现已建成氨纶、芳纶并举,国内外均覆盖的营销网络,产品销售区域极为广阔。氨纶销售部下设佛山、杭州、苏州、东莞、常州、泉州、义乌等14个区域办事处,产品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国内纺织企业集中地区;芳纶产品与国内大客户建立了长期了稳定联系。芳纶产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台湾、巴基斯坦、印度和南非等地区;氨纶出口到德国、葡萄牙、波兰、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
完善的市场网络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
(2)发行人的竞争劣势
① 与行业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公司在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国际市场开拓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
② 由于氨纶的主要销售市场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与市场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在运输成本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③在税收和用工方面,相对于外资、民营氨纶企业,公司税负较重,用工成本较高。
(二)主要竞争对手的简要情况
1、氨纶的主要竞争对手
(1)美国英威达公司
世界最大的氨纶公司原是美国杜邦(DuPont)公司,世界上最早实现氨纶工业化生产的公司。2003年,杜邦公司将其除了芳纶以外的其它化纤业务(包括氨纶)全部卖给美国英威达公司(INVISTA)。英威达公司在多个国家建有氨纶工厂,年产能合计10万吨,其在中国上海、广东佛山各有一氨纶工厂,年产能均为1.2万吨。
英威达公司的氨纶生产采用连续聚合工艺,生产效率高,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产品用途广泛,其高端产品“莱卡(Lycra)”是世界公认的优质氨纶,售价较高;“伊拉斯邦(Elaspan)”是普通级产品,质量水平与国产较好品牌氨纶相当。
(2)韩国晓星株式会社
韩国晓星株式会社(Hyosung)是世界第二大氨纶公司,总产能约4.5万吨/年,在中国浙江嘉兴、广东珠海各有一个氨纶工厂,年产能均为1.4万吨。2006年又收购了韩国东国贸易公司在珠海的氨纶工厂,截至2007年底在中国的氨纶年总产能增至3.9万吨。
晓星公司采用连续聚合工艺,其高端产品“CREORA”产品质量较好;“多富龙”
是普通级产品,与国产氨纶一般水平相当。
(3)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民营氨纶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现有年产能超过2万吨,采用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相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良。
其股票已于2006年在国内上市,随募集资金项目的逐步实施,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产能相比也有提高。
(4)四川舒卡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舒卡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舒卡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其控股的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3500吨/年)、江阴舒卡纤维有限公司(3500 吨/年)、江阴友利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10300吨/年)产能合计为1.73万吨/年,目前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控制的企业总产能达到20,500吨/年。该公司同时向下游加工业延伸,控股四川恒创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氨纶包覆纱产品。
2、芳纶的主要竞争对手
(1)美国杜邦公司
美国杜邦公司为世界五百强,化工、化纤巨头,有200多年的历史,资金、人才实力雄厚,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的能力很强。其化纤产业多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涤纶、锦纶、晴纶、氨纶等化纤产品在出售前曾一直处于全球的主导地位,对位、间位芳纶目前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尤其是间位芳纶更是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现在的产能为25,000吨/年左右,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产品主要包括长丝、纸、可染短纤维、有色短纤维和普通短纤维等全系列间位芳纶产品。目前,杜邦的芳纶业务仍然是其核心业务之一,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2)日本帝人公司
日本帝人公司是日本着名的公司,在化工、化纤、纺织、机械、电子方面都有建树。帝人公司的芳纶业务总体实力排全球第二的位置,其对位芳纶业务在兼并阿克苏公司芳纶业务后发展很快,大有后来据上的态势,其间位芳纶业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规模较杜邦差距较大,只有2,350吨/年的产能,产品包括短纤和色丝两大系列。帝人公司和杜邦公司合资建立造纸工厂一个,用于生产芳纶纸,其芳纶业务也是帝人公司较为核心的业务之一,盈利能力很强。
(3)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新会,为民营企业,主要产品为芳纶纤维、色母粒和涤纶等。其间位芳纶的研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产能1000吨/年左右,产品主要应用于低温过滤材料领域,产品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
四、发行人的主营业务
(一)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氨纶
氨纶丝主要应用于针织、机织弹力面料以及各种内衣、泳装、运动装、袜类、高档西服和装饰花边等。氨纶丝优异的性能使得其成衣保型性好,无压迫感,穿着舒适、悬垂,是纺织产品的高档原料。
表6-11 公司氨纶主要产品及用途
主要产品系列 主要用途
T-111本白氨纶 棉包芯、圆机、罗纹、经编
T-115有光氨纶 花边、织带、棉包芯、并线、针织
T-215有光氨纶 针织
T-315有光氨纶 针织、包纱
T-535有光氨纶 针织、棉包芯、包纱、经编
T-635有光氨纶 针织、并线、包纱
2、芳纶1313
芳纶1313纤维作为一种有机耐高温纤维,广泛应用于特种防护服和高温过滤材料等领域。
(1)特种防护服
传统的阻燃纯棉防护服强度太低,燃烧后产生熔滴,不适合实战要求,经阻燃处理后只能达到暂时性阻燃,经不起时间和洗涤的考验,而且防火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还会严重污染环境,早已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全面禁用。
间位芳纶则属于永久阻燃纤维,它的阻燃性是建立在内部分子结构之上的固有特性,不会因反复洗涤而降低,并且无毒无害,完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间位芳纶最优异的特性就是遇火不燃烧、不滴熔、没有燃烧后粘结皮肤的弊端。尤其在突遇900℃—1500℃的强温时,布面会迅速碳化并增厚,形成一种特有的绝热屏障,防火效果十分突出。
间位芳纶还是一种柔性高分子材料,纤维柔软蓬松,耐磨耐用,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可制成消防战斗服、防化作战服、飞行服及炉前工作服、电焊工作服、均压服、防辐射工作服、化学防护服、高压屏蔽服等一系列防护服装,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服、消防、石化、电气、燃气、冶金、赛车等特殊领域。
在发达国家,工商、税务、海关、卫生检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装备有间位芳纶制服。间位芳纶还被大量用作宾馆纺织品、救生通道、家用防火装饰品、熨衣板覆面、厨房手套以及保护老人儿童的难燃睡衣等,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高温过滤材料
特殊的化学结构赋予间位芳纶优无可比拟的长期耐高温性、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它在耐高温过滤材料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本公司芳纶滤材(包括长丝滤布、长短纱交织滤布、短纤滤布、针刺滤布,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已广泛用于化工厂、火电厂、碳黑厂、水泥厂、石灰厂、炼焦厂、冶炼厂、沥青厂、喷漆厂以及电弧炉、油锅炉、焚化炉的高温烟道和热空气过滤,既能有效除尘,又能抵抗有害烟雾的化学侵蚀,并且有助于贵重金属的回收。
表6-12 公司芳纶主要产品及用途
主要产品系列 主要用途
本白短纤N600 缝纫线、防护服、毡子等
本白短纤N601 耐高温过滤材料、绝缘材料、耐热装饰品、造纸等
着色短纤S101 防护服
着色短纤S102 阻燃装饰品等
(二)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氨纶的生产工艺流程
图6-13 公司氨纶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2、芳纶1313的生产工艺流程
(1)缩聚
纺丝原液的合成系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使用的单体是间苯二胺和间苯甲二酰氯,以二甲基乙酰胺作溶剂。
(2)纺丝
纺丝原液经混批、过滤、脱泡各道工序后,通过计量泵、烛形过滤器、喷丝头进入凝固浴,在沉淀剂的作用下,形成丝束。
图6-14 芳纶纤维生产工艺流程
(3)溶剂回收
凝固浴、塑化浴及洗涤水一道被送去精馏,通过精馏塔回收二甲基乙酰胺,精制的溶剂返回纺丝原液合成工段供循环使用。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