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电力电缆 > 电缆内部应力的解决 (完整版)

电缆内部应力的解决 - 无图版

yjlw03 --- 2006-06-17 08:47:35

1


当前高压超高压电缆内部应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用户和生产厂家的重视,而这些生产设备有99%是采用进口设备来生产(特别是超高压电缆的生产设备),在解决内部应力问题上设备自身带有一些消除应力装置,到底效果好不好还没有人来验证(据我所知),而山缆曾经从购买在冷却段的应力消除装置,据说挺管用,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烘干房的存放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也基本认同这个,但是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去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这还要各位同仁的不断努力,共同搞好我们国内的电缆事业

老二 --- 2006-06-17 13:37:37

2

高温存放到是个办法~
yjlw03 --- 2006-06-17 14:07:54

3

当前国内的大部分厂家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目前国外还没有真正的认可这种措施,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PVC --- 2006-07-04 11:12:34

4

冷却段的应力消除装置是怎么回事,有么有人知道?
yjlw03 --- 2006-07-05 14:47:39

5

目前国内好像山缆再冷却段装过这套装置,他就是在电缆的冷却段对电缆再进行二次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玲用电磁感应的方式,从内部想外部扩散热量,消除电缆内部的应力措施。但是这种装置是根据立塔自身的高度来实施的安装。如果立他的高度于冷却段配合好的滑没有必要安装这个。再说了,安装这么一套东西没有百八万美金是买不下来的
trcflb --- 2006-07-14 09:26:57

6

我看到诺基亚的电缆技术专家发表过文章,有这样的装备,找找看。
z191983 --- 2006-07-15 10:23:50

7

高温存放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要多高的温度那?

yjlw03 --- 2006-07-15 17:10:10

8

70-105
ckluo --- 2006-08-04 17:38:32

9

Re:电缆内部应力的解决
1、不管生产线是否加装应力消除装置,都要进行去气过程,一方面去除甲烷气体,另一方面可以消除绝缘层的应力。

2、温度为60 ~ 70为宜,温度过高会造成电缆的变形,去气时间则需用软件计算(视三层厚度而定)。

yjlw03 --- 2006-08-08 15:15:18

10

提一点个人意见:

1.采用烘干房对时间的控制我想没有必要采用电脑控制的,对大部分电缆厂来说,35-500kv的电缆脱气时间肯定是不想同,我想这个事件也不是用计算机来计算的吧。它与外界的因素和绝缘材料的内部因素有关系。

2.建议楼上的厂家可以适当的把温度提高一点,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电缆变形。我尝试过在100-105的试验,这样可以加快交联的时间。

3.纠正楼上个问题,除气不仅仅是除掉甲烷气体,而是让那些没有完全交连得交联聚乙烯材料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充分的交联,甲烷气体就是在充分交联的过程中聚合物内部所释放出来的气体,它还包括其他的高分子聚合物可燃性气体。

4.关于内部应力问题,经过脱气除里能不能消除,我向国内没有几个生产厂家能拿出确切的数据表明电缆内部应力已经消除到某种程度。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专家都在研究电缆内部的应力对电缆到底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取研究。对设备生产厂家来说,他们的某些设备能消除应力什么的,我向也没有多少确切的数据能证明。

关于内部应力的研究国内的某些刊物上也有这类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看。《电线电缆》《高电压技术》。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已经在理论方面上有所研究,但是对电缆生产厂家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共同的研究和讨论。

[此帖子已被 yjlw03 在 2006-8-8 15:16:15 编辑过]

ckluo --- 2006-08-10 17:40:38

11

Re﹕再回应『电缆内部应力的解决』

 

1、以特高压电缆生产的严谨度来说,去气时间肯定是需要以软体来计算的。 软体计算的参数很单纯,要知道导体截面积、内屏蔽厚度+绝缘层厚度+外屏蔽厚度(可视为一体),然后要确定在铝波纹鎧装或护套层之前,交连聚乙烯的甲烷残存量的要求是多少。

2、去气製程烘乾房的温度100℃~105℃的试验?理论与实际是有很大的差异。您可以去问看看,在中国实际生产110kV、220kV甚至500kV(应该很少)的厂家,有人用100℃~105℃的烘房温度吗?以我厂为例:导体截面积2000mm2,内屏蔽厚度2mm+绝缘层厚度23mm+外屏蔽厚度1.5mm,三层押出完成外径约109mm,重量约25kg/m,铁盘装约610m,大约排5层, 如果用100℃~105℃温度,电缆与电缆间,电缆与铁盘边接触不会局部变形吗?所以我厂是用70℃。如果超过70℃以上,导体还需要充氮气,以防止变色。这是实务工作经验,非理论或实验。

3、去气製程,说的详细一点是将交连后的副产物(by-product)异丙基苯醇、苯乙酮、α-甲基苯乙烯、甲烷…等气体,用加热方式使加速析出。所以去气主要的目的是为去除甲烷气体及消除绝缘的应力,前者对电气试验及护套有害,后者对电缆接续作业(中间、终端接续)有很大的影响。化学交联(如过氧化物DCP方式)的条件有三:温度、压力、时间,去气过程无法让未交联的电缆再交联,如果要让电缆完成交联在线上即可,何必要在去气过程?况且情况也不许可(没有氮气的压力)。

4、我本人从事交联电缆的生产技术有30多年的经验,现在还在很谦虚的学习中。2005年我厂花了很多的钱在交联设备的Up-grading。Maillefer公司派了一位很资深的工程师来厂试线。这位先生是瑞典人,今年已67岁,曾经在瑞典ABB工作10多年,有40多年的交联电缆经验,到过世界各地试俥,可谓经验丰富,为人非常客气、谦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我从他身上学了很多的知识,他知无不言。我认为在这论坛上还有很多的老前辈,希望不要随意用『纠正』这个字眼。交联电缆这个领域是很高深的,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还比一山高』,不要『坐井观天』以为天就那么小。 

  其实,我于2004年曾造访过楼上这位兄弟的工厂,我是去做技术交流的。接待我的是一位部长、高工、总工,还参观了工厂及立塔的设备。因为对该厂认识不够透彻,所以我不敢随意批评。最后希望各位前辈多为电线电缆专业论坛尽一份心力。TKS

walwy --- 2006-08-15 14:32:51

12

国内还没有 这个方面的技术文章我也没怎么找到

是个空白 大家一起努力

mmm1 --- 2008-04-20 10:40:54

13

好帖子,我看了

zhengdb --- 2008-04-23 15:32:10

14

消除应力我觉得最好还是从交联工艺上解决。。。。。。
夏云海 --- 2008-05-01 19:49:22

15

好好
不喜欢水的鱼 --- 2008-05-19 10:58:56

16

内应力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干燥工序进行的.不只是交联生产线上有了2次硫化装置,就可以忽视干燥工序.

现在我们行业好像对此要求不严密.

没有要求在规定长度内规定温度.

70℃是在多少层电缆时候使用,如果我是2000m长的电缆还是用这个温度,要放多长时间!我想这个标准应该让引起我们的重视.

chenzhan52 --- 2008-05-19 20:19:09

17

还是发帖提问来得直接啊
edwardtom --- 2010-08-07 10:47:08

18

本人支持一下ckluo观点,上面yjlw03的意见显然对高压电缆的内应力的认识程度上有待提高,105度的的高温对于大截面纤芯(当然如果纤芯只有几十米长久无所谓了)几乎毫无疑问的会造成挤压变形,如果纤芯米数太长,或者工装筒体防护较差的话,或许10天的烘房生活足以报废一根线了。而且烘房的温度控制是有波动的,数显的控制器无法真实测量实际温度,而且顶部、底部、内层、外层的温差最多可以在10度左右(当然跟烘房的密封和循环系统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如果单纯想要改善绝缘收缩问题,设备上的预热、应力消除和后期的烘房处理都是必要的,不过还可以从导体的设计上下下功夫,如增加与内屏蔽的摩擦阻力(如在合理范围内改用较大单丝),虽然这个举措没有改变绝缘的内应力,但对于改善电缆接头绝缘收缩问题还是有明显的作用的。

本人在应力消除方面尝试过多种方法,主要从工艺优化,参数优化,降低车速,完善导体预热、应力消除体系,改善烘房脱气效果等方面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还有个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出烘房后的静置冷却和方法的掌握,强制冷却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对于应力的消除是极不合适的,好不容易在应力消除上有了一定的改善,这时候强冷无疑又会二次应力的造成,最好是缓慢冷却。另外如果冷却方法不当或者不到位会在屏蔽与绝缘之间造成缺陷,引起放电或者击穿(当然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 结束 --